翻轉課堂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一種方式,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課堂上的新授課內容和知識點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獲得,讓學生在課后做的練習題也通過知識點的自學自主掌握,并進行師生的互動討論、小組內討論,通過在協作學習中完成知識點的消化吸收。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與網絡平臺相結合,利用網絡平臺的探究性、靈活性,把教學效果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的最大化。新課改形式下的翻轉課堂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被教師和學生逐漸接受與應用。采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優勢有:
1.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拓展視野。翻轉課堂主要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上的知識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自學掌握重點知識并能夠掌握課后練習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自學都有著他們自己的方式方法,這些學習方法不受教師講解方法的拘束,學生自主探究下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其記憶更加深刻持久。
2.促進師生關系。傳統教學的師生交流模式比較固定,多數的交流產生于講臺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講授知識的形式變成了探討知識的形式,使交流形式變成了對話式,對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3.尊重學生個性。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所有學生共同接受同樣的知識點,那么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對于老師講解的知識已經理解,需要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而有的學生不會的知識點反而沒有講到。翻轉課堂則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到難點并進行解決。
1.“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簡介。在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中“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教學模式以及學習模式最為重要的體現。“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是教師、家長、學生以及相關的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等活動的載體,對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予以支持,能夠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互的網絡社交產品?!叭巳送ňW絡學習空間”建設要結合課堂教學的新形式——翻轉課堂,把教師教學空間與學生學習空間融合起來,通過空間平臺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現學生真正“會學習、能學習”。
2.教學模式的要素和實施過程。對于“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其實質就是結合登錄、認證身份、云空間等多樣的教育應用技術,從而實現對優質數字資源服務、教學應用等予以有機地融合,進而為教師、學生等主體之間提供交流、分享、溝通的教研環境?!叭巳送ňW絡學習空間”這一教學模式所涉及的要素包括課文的預習、課堂中的交流、課后的拓展等。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能夠在自己的網絡空間上創建新的課程,學生利用搜索功能查到此課程,并參與到這一課程中,同時還能夠互相添加好友。教師針對所創建的課型,在授課的過程中要能夠將問題灌輸其中,從而引發學生對此問題的探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進入到課程中的在線解答室或者與教師實時互動?!叭巳送ňW絡學習空間的具體框架如圖1。

圖1
3.“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模式的優勢。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課堂相比,所涉及的課堂要素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學生是主動的研究者,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就教師的教學方式來講,其采用的是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測試的教學模式;就課堂所涉及的內容講,其注重對問題的探究;就技術的應用角度來講,其更注重對學生的自我學習以及交流反思。與此同時,立足于“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通過對這一平臺的運用,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通過對視頻的課下回看,可以兼顧每一個學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凇叭巳送ňW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可以觀看任課教師的視頻,也可以觀看其他教師的視頻,更好地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從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1)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臻g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新型方式,是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教師和學生通過真實身份的注冊、上傳照片、完善信息后可以對自己的空間主頁進行裝飾,分享看法、互相評論,展現個人風采,充分尊重個人創造才能,展示個性的特色。
(2)對個性化課程中心的搭建。以網絡空間的互動以及多媒體資源為基礎,實現對“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教學個性化課堂中心的搭建,并利用空間備課、設計課程、教學經驗交流、測評考試等,為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同時,還能夠依據學生特點,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幫助、支持,通過空間把課程發布給需要的部門,實現課程共享。
(3)對師生溝通空間的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溝通交流才能實現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空間上教師與學生都有自己的空間,可以在空間里互訪,還可以單獨對話留言進行一對一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可以理解為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網絡學習空間下的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依托于學習平臺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如何運用這種空間教學模式呢?
1.在課前實現對知識的傳授。在開始教學之前要明確教學目標,制作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視頻。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具有的學習特點,對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以及能力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準備,對學生所要預習的任務單予以涉及,以課堂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為基礎,拍攝相關的教學視頻,并將其傳到教學平臺以供學生使用。學生通過視頻自主觀看,展開交流,直觀的認識知識要點,然后教師再對其進行引導,完成在線作業。
2.在課中實現對知識化的遷移。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相關的教學情境予以創設,提出本節課所涉及的問題,并布置相關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中探討。因為有了課前預習這一過程,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相關的了解與掌握,所以在課堂中,他們是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要點。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探究活動,對任務實施分組的形式,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在小組活動結束后,將每個小組的成果進行交流展示,并予以總結。
3.在課后實現對知識的升華。對相關的學習任務予以拓展,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課后對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幫助其提升學習能力;學生在相關的練習以及測試下,對課堂中的知識內容予以強化。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可以對教學視頻進行回放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如果遇到一些難點問題,還可以通過對平臺上的教學課件等進行學習,通過實現與教師的在線交流,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在課后以日志的形式記錄學習感悟,實現在平臺上的交流,更好地掌握知識。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圖像”時,教師在教學之前先明確此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需要制定了展示籃球運動員投籃后在空中留下的軌跡,并對此軌跡進行了特寫處理。同時,在制作教學視頻的過程中設置了問題:籃球筐的高度為3米,籃球出手點的高度為2米,在此情況下,讓學生討論籃球運動員在距離籃球架4米處投籃時籃球出手后的軌跡。在此情景引入后,提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二次函數圖像”的內容,并根據列表、描點、連線的方式繪制出二次函數的圖像,并組織學生觀察圖像。接著教師又列舉了幾個二次函數,讓學生利用此方法進行描繪,最后進行總結。在對“二次函數圖像”的性質進行研究時,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并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掌握此方面的知識。在此節教學內容結束時,教師在課后測試了學生對“二次函數圖像”的實際掌握情況,并對此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為學生制定課后復習視頻,如果學生在課后有不明白的問題,則可以登錄平臺,觀看視頻,如果仍舊有疑問,教師會對其進行在線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人人通學習空間”作為一個學習性的服務平臺,為翻轉課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把教師從復雜的傳道者變成了教學的創造者和設計者,讓他們有更多的經歷去關注學生的思想和成長,有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從而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成長。
參考文獻:
[1]呂紅軍,杜陽陽.“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與思考[J].現代教育,2016,(05):22-23.
[2]吳永和,管玨琪,余云濤,吳砥,蔣東興,祝智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技術標準研究[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4,(06):40-43.
[3]祝智庭,管玨琪.“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1-7.
[4]彭雪莊,覃健誠,張新懷,李開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未來[J].教育信息技術,2013,(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