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成都市簡陽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檢驗科,四川 簡陽 6414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發生的糖尿病。此病可引發多種妊娠不良結局,嚴重威脅患者及其所娩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糖耐量(OGTT)檢測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但采用該檢測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時需對其進行多次抽血,且耗時較長,所以部分患者會因體質較差難以完成檢測[2]。另外,還有相關的報道指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糖耐量檢測只能測定其當時的血糖水平,而一個人的血糖水平會伴隨其進食和糖代謝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單次進行糖耐量檢測的結果不能代表其前一段較長時間內病情的全部情況。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相結合所形成的產物。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3],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能夠客觀地反映出其近8周~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且該水平不會受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等因素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聯合進行糖耐量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診斷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間在簡陽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進行產前檢查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90例在該中心進行產前檢查的孕婦。將這些人員納入本次研究的標準是[4]:1)未患有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2)未患有精神類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3)孕期正處于妊娠22周~24周之間。4)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了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檢測A組,將90例孕婦作為檢測B組。檢測A組患者的年齡為25歲~38歲,平均年齡為(31.5±2.2)歲,其孕周為27周~31周,平均孕周為(29.0±0.7)周。檢測B組孕婦的年齡為23歲~40歲,平均年齡為(31.5±2.8)歲,其孕周為25周~30周,平均孕周為(27.5±0.8)周。
這兩組人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這兩組人員均進行糖耐量檢測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進行檢測的前3d,臨床醫生需叮囑這兩組人員維持正常的飲食習慣。在進行檢測的前1d,臨床醫生應告知這兩組人員在晚飯后禁食至次日清晨,并在空腹的狀態下采集靜脈血。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方法是:1)抽取空腹狀態下患者2 ml的靜脈血,并將其置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2)將取得的全血標本放入伯樂(Bio-rad)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中,并按照高效液相色譜法對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進行測定。進行糖耐量檢測的方法是:1)分別在患者口服75 g葡萄糖之前、口服75 g葡萄糖后1h和口服75 g葡萄糖后2h 抽取其3 ml的靜脈血。2)對取得的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然后提取其上層的血清作為檢測標本。3)將取得的血清標本放入邁瑞BS-8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并按照葡萄糖氧化酶法對血清中葡萄糖的水平進行測定。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 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檢測A組患者FPG的水平、HbA1c的水平以及糖耐量1hPG的水平和2hPG的水平均明顯高于檢測B組孕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檢測A組患者HbA1c的水平與其FPG的水平和糖耐量的水平呈正相關。詳見表1。
FPG的水平>5.1 mmol/L、糖耐量1 hPG的水平>10.0 mmol/L、糖耐量2 hPG的水平>8.5 mmol/L,符合上述任意一項標準即可判定其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觀察兩組人員FPG的水平、HbA1c的水平以及糖耐量1hPG和2hPG的水平。上述指標的正常范圍[6]:FPG的正常水平為:3.9 mmol/L~6.1 mmol/L;HbA1c的正常水平為:3.5 %~6.0 %;糖耐量1 hPG的正常水平為<11.1 mmol/L;糖耐量2 hPG的正常水平為<7.8 mmol/L。
表1 兩組人員FPG的水平、HbA1c的水平以及糖耐量實驗1hPG的水平和2hPG水平的對比( )

表1 兩組人員FPG的水平、HbA1c的水平以及糖耐量實驗1hPG的水平和2hPG水平的對比( )
組別(n=例數) FPG(mmol/L) HbA1c(%) 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實驗(mmol/L)1 hPG 2 hPG檢測A組(n=60) (5.85±1.45) (7.75±1.45) (8.5±1.91) (7.07±1.47)檢測B組(n=90) (4.45±0.33) (5.27±0.60) (6.93±1.37) (6.10±1.03)t值 8.836 14.489 5.861 4.75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首次出現的糖代謝異常癥狀。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人數約占妊娠期女性的1 %~4 %[7-8]。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當孕婦處于妊娠早、中期階段時,隨著其孕周的增加,其腹中胎兒經母體胎盤獲取的葡萄糖也會隨之增加,導致孕婦體內血漿的葡萄糖水平逐漸降低,腎血漿的流量與腎小球的濾過率逐漸增加,但此時腎小管對糖的再吸收率卻不能相應增加,從而導致孕婦的排糖量增多。所以,孕婦的空腹血糖值會較非孕婦低,這也是孕婦長時間空腹易發生低血糖及酮癥酸中毒的病理基礎。當孕婦處于妊娠中、晚期階段時,其體內的抗胰島素物質(如胎盤生乳素、孕酮、雌激素等)會逐漸增加,導致其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為了維持正常的糖代謝水平,孕婦體內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也會相應增加。但是,對于胰島素分泌受限的孕婦來說,其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無法增加,這便會致使其血糖水平升高,最終形成妊娠期糖尿病。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孕婦在妊娠的早期若出現血糖過高的情況,可引起胚胎卵黃囊發育受損、影響營養物質傳遞,從而導致胚胎發育異常。此外,高濃度的血糖還會以胎盤為渠道進入胎兒體內,刺激胰島細胞增生,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導致胎盤過度發育形成巨大兒(即新生兒體重超過4 kg)。而胎兒過大、血糖水平過高均會導致孕婦發生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等妊娠期并發癥,從而嚴重威脅母嬰安全。因此,盡早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對改善其妊娠結局,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分娩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2011年,我國衛生部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制定妊娠期糖尿病診斷行業標準:即除在妊娠前已被確診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外,其余孕期處于24周~28周的孕婦均可以采用75 g糖耐量檢測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目前,臨床上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與診斷的方法較多,其中以75 g糖耐量檢測和糖化血紅蛋檢測最為常用。75 g糖耐量檢測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但采用該檢測方法進行診斷的部分孕婦會在檢測的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加上此檢測方法需要對孕婦進行多次靜脈血采集,故相當一部分孕婦會因體力不支等原因難以順利完成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上的游離氨基酸發生非酶促反應形成的產物,即成熟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被糖基化,使血紅蛋白與葡萄糖形成牢固的結合體,這種結合過程非常緩慢、連續且不可逆,所以其水平與紅細胞的壽命以及此階段的血糖平均濃度存在密切的聯系。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因具有操作簡單、取血量少、安全性高和檢測費用低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臨床診斷中。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檢測A組患者FPG的水平、HbA1c的水平以及糖耐量1hPG的水平和2 hPG的水平均明顯高于檢測B組孕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檢測A組患者HbA1c的水平與其FPG的水平和糖耐量的水平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糖耐量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可準確地診斷其病情。
[1]胡璟蘇珂,彭鷹,于健,等.糖化血紅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篩查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重慶醫學,2013,42(18):2151-2152.
[2]朱夢,朱桃花,胡傳來.糖化血紅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篩查中的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3):3456-3457.
[3]周明慧,張小南.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5):74-75.
[4]BarrRG,NathanDM,MeigsJB.糖化血紅蛋白及糖化白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9(2):135-138.
[5]關莉.糖化血紅蛋白與糖耐量聯合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21(3):355-356.
[6]朱超望,翟光華.糖化血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0):1232-1233.
[7]文家遠.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診斷的應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6):774-776.
[8]楊學茹,喬小霞,李慧群.糖化血紅蛋白和糖耐量在妊娠期糖尿病初篩中的價值[J].吉林醫學,2016,37(5):1193-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