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萍
(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院口腔科,貴州 都勻 558000)
牙列缺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牙科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齲齒、牙周炎引起的。牙列缺失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的美觀,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發音不清的情況[1]。
口腔種植修復術是一種新興的治療牙列缺失的方法[2]。在本次研究中,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院采用口腔種植修復術對50例牙列缺失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從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院2016年1月至8月期間收治牙列缺失患者中隨機抽選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種植組,每組各50例患者。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其年齡為23~46歲,平均年齡為(34.3±6.8)歲。種植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其年齡為24~48歲,平均年齡為(36.4±6.4)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為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牙列缺失區進行徹底的消毒,采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對其進行局部麻醉。拔除患者殘余的牙根,在其拔牙部位愈合后,對其進行常規的備牙取模處理。完成義齒制作后,指導患者佩戴義齒。為種植組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術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口腔進行全面的消毒,采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對其進行局部麻醉。在患牙的牙槽嵴頂做一個H形或L形切口,使牙槽骨充分暴露。使用先鋒鉆在牙槽骨上鉆孔,然后將種植牙置于牙槽骨上。對種植牙進行固定,并縫合切口。在術后3 d內,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預防感染治療。在術后1周,對患者進行拆線處理。
1)患者治療的效果。評價標準是:(1)痊愈:治療后,患者無不適感,其修復牙的功能正常,外觀與正常牙無異。(2)有效:治療后,患者有輕微的不適感,其修復牙的功能基本正常,外觀與正常牙相近。(3)無效:治療后,患者有嚴重的不適感,其修復牙無法進行正常的咀嚼,外觀與正常牙差異較大。2)患者修復牙的固位力評分、咀嚼功能評分及美觀度評分。3)患者對修復牙滿意程度的評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8.0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患者對修復牙滿意程度的評分、修復牙的固位力評分、咀嚼功能評分及美觀度評分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種植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痊愈的患者有36例(占72.00%),為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12.00%),為無效的患者有8例(占16.00%)。常規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痊愈的患者有20例(占40.00%),為有效的患者有11例(占22.00%),為無效的患者有19例(占38.00%)。種植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4.00%(42/50),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2.00%(31/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種植組患者對修復牙滿意程度的評分、修復牙的固位力評分、咀嚼功能評分及美觀度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8.4±1.2)分、(9.4±0.6)分、(8.7±1.4)分、(9.1±1.3)分,常規組患者對修復牙滿意程度的評分、修復牙的固位力評分、咀嚼功能評分及美觀度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6.1±0.8)分、(6.6±0.4)分、(6.8±2.6)分、(7.4±1.6)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修復牙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各項修復牙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修復牙的固位力評分對修復牙滿意程度的評分種植組(n=50)8.4±1.2 9.4±0.6 8.7±1.4 9.1±1.3常規組(n=50)6.1±0.8 6.6±0.4 6.8±2.6 7.4±1.6修復牙的咀嚼功能評分修復牙的美觀度評分
口腔種植修復術是一種新興的治療牙列缺失的方法。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使用口腔種植修復術治療牙列缺失具有較高的美觀性和安全性[3-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種植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4.00%(42/50),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2.00%(31/50)。種植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治療后,種植組患者對修復牙滿意程度的評分、修復牙的固位力評分、咀嚼功能評分及美觀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用口腔種植修復術治療牙列缺失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提高患者修復牙的美觀度和舒適度。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黃會杰,陳貴豐.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6,37(4):583-584.
[2]米曉寧.對比觀察牙列缺失患者行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的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7):139-140.
[3]劉翠娟.對比觀察牙列缺失行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4):124-125.
[4]王曉紅.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