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雙全,何克純
(四川省南充市身心醫院耳鼻咽喉科,四川 南充 637700)
慢性鼻竇炎具有發病率高、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慢性鼻竇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鼻塞、流涕等,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常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四川省南充市身心醫院聯用鼻內鏡手術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65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四川省南充市身心醫院于2012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13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鼻內鏡檢查得到確診。他們均未患有其他類型的鼻內病變、真菌性鼻竇炎、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綜合征,且不對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他們中有男84例、女46例;其年齡為18~55歲,平均年齡(35.6±10.1)歲;其病程為1.5~6年,平均病程(2.6±1.1)年。將其隨機分為潑-布組和鹽水組,每組各65例患者。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病程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應用鼻內鏡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用鑷子夾取含有腎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混合溶液的棉片,然后用此棉片擦拭患者的鼻黏膜、中鼻道和總鼻道。完成擦拭后,用注射器將2 mL的腎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混合溶液均勻地注射在患者的鼻甲前段、后段、鉤突的上段、中段及下段。將鼻內鏡置入其鼻腔,在鼻內鏡的引導下,徹底清除其鼻腔內過度增生的組織,之后切除其鉤突。切開其篩泡,使前篩及全篩充分開放,然后對其上頜竇、額竇及蝶竇竇口進行充分擴張。完成擴張后,用地塞米松明膠及油紗填塞鼻腔。2 d后取出填塞物。在術后,為鹽水組患者應用生理鹽水滴鼻。每次滴2滴,每日滴2次。在術前7 d起,讓潑-布組患者口服潑尼松(術后停服),每次服40 mg,每日服2次。在為患者取出填塞物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對其進行噴鼻,每次噴2噴(50 μg/噴),每日噴2次。
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癥狀完全消失,鼻竇口引流順暢,鼻竇腔黏膜光滑,無鼻腔內分泌物。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癥狀顯著改善,鼻竇腔黏膜輕度水腫,且存在少量的肉芽組織增生。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癥狀無明顯改善,存在上頜竇口狹窄、閉鎖、大量肉芽組織增生等情況。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潑-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7.69%,鹽水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1.54%。潑-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鹽水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潑-布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23%,鹽水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3.08%。潑-布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鹽水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分析
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常用方法。進行手術治療的原理主要是清除患者鼻腔內過度增生的組織,對其鼻腔進行開放引流,擴大其鼻腔內的空間,恢復其呼吸的通暢。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傳統的手術治療需大范圍切開其鼻腔,對其鼻內結構的破壞較為嚴重,從而導致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近年來,鼻內鏡手術在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能夠通過內鏡的照明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從而能夠對其病灶組織進行精準的切除。但是,有研究表明,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在術后易出現鼻內部組織增生的情況[2]。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在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期間,應采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其進行輔助治療[3]。潑尼松和布地奈德均為臨床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寧金梅[4]在臨床實踐中證實,聯用鼻內鏡手術及潑尼松、布地奈德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良好。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潑-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鹽水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鹽水組患者。這說明,聯用鼻內鏡手術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確切,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許代祥.鼻內鏡手術聯合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0):3338-3340.
[2]孫延良.鼻內鏡手術聯合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傷殘醫學,2013(1):82-83.
[3]張偉,王祥明,丁云峰,等.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手術后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2014(12):26-27.
[4]寧金梅.鼻內鏡手術聯合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4(2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