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徐 歡
(宜興市中醫醫院,江蘇 宜興 214200)
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大腦凸面發生的非創傷性出血。該病患者的出血部位僅局限于一個或幾個相鄰的腦溝內,不累及相鄰的腦實質,且血液未流入大腦縱裂、側裂、基底池或腦室[1-2]。因此,也有學者將該病稱為皮層蛛網膜下腔出血。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有統計數據顯示,有50%~80%的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發病原因是其顱內動脈瘤破裂[3-5]。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4例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中醫證候。
患者錢某,51歲,女性,農民。該患者因“出現反復發作性頭痛3天”于2016年6月7日來我院就診。該患者在3天前因親人生病悲傷過度而出現反復發作性頭痛,且其在入院前1小時頭痛再次發作(持續的時間為1小時左右)。其在自行服用“去痛片”后頭痛癥狀稍有緩解。該患者既往無高血壓、糖尿病病史,但有外傷后左側股骨頸骨折史。對其進行腦電圖檢查、心電圖檢查、心臟超聲檢查、胸部X線檢查和腹部超聲檢查均未發現異常。對其進行頭顱MRI檢查的結果是:其T1WI呈等信號,其T2WI呈稍高信號,其DWI呈稍高信號,其頂枕部溝回中可見高信號(詳見圖1)。對其進行中醫查體的結果是:舌紅、苔白、脈弦澀。對該患者進行西醫診斷的結果是:其存在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對其進行中醫診斷的結果是:其有頭痛、氣滯血瘀證。我院用通竅活血湯加減方(具有通竅活血、疏肝行氣、止痛之功效)聯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對其進行治療后,其病情有所好轉。

圖1 對患者錢某進行頭顱MRI檢查的結果
患者邵某,男性,87歲,農民。該患者因“突發意識喪失3小時余”于2016年9月23日來我院就診。其既往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糖尿病腎病及痛風病史多年。入院后次日對其進行頭顱CT檢查的結果是:其左側大腦存在大面積的梗死灶,右側大腦顳頂部的溝回中可見高密度影(詳見圖2)。對其進行中醫查體的結果是:其意識模糊、呼之不應、舌紅、苔白膩、脈弦滑。對該患者進行西醫診斷的結果是:其患有腦梗死、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對其進行中醫診斷的結果是:其患有中風-中臟腑、痰濁痹阻證。我院用化痰通絡湯加減方(具有開竅醒腦、祛風化痰、通絡之功效)聯合脫水劑、神經營養劑、調脂藥等對其進行治療。治療10 d后,對其進行頭顱CT復查的結果顯示其右側大腦顳頂部溝回中的高密度影消失(詳見圖2)。

圖2 對患者邵某進行頭顱CT檢查的結果
患者聞某,男性,43歲,工人。該患者因“右上肢乏力、麻木3天余”于2015年1月12日來我院就診。3天前該患者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右上肢乏力、麻木、握物不穩等癥狀,但其不存在雙下肢行走障礙、意識障礙、惡心嘔吐及視物旋轉等癥狀。入院后對其進行頭顱MRI檢查的結果是:其T1WI呈等信號或稍低信號,其T2WI呈線樣高信號,其SWI呈低信號(詳見圖3)。對其進行中醫查體的結果是:其右上肢乏力、麻木、舌淡、苔白、脈細。對該患者進行西醫診斷的結果是:其存在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對其進行中醫診斷的結果是:其患有中風-中經絡、風痰入絡證。用化痰通絡湯加減方聯合神經營養劑對其進行治療后,其病情有所好轉。

圖3 對患者聞某進行頭顱MRI檢查的結果
患者馬某,64歲,女性,農民。該患者因“頭暈、頭昏伴嘔吐3天余”于2015年2月1日來我院就診。3天前該患者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頭暈、頭昏,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前額脹痛等癥狀,但其不存在視物旋轉、意識障礙等癥狀。入院后對其進行頭顱MRI檢查的結果是:其存在輕微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腦白質內有多發性缺血灶(詳見圖4)。對其進行腰椎穿刺檢查的結果是:其存在血性腦脊液。對該患者進行西醫診斷的結果是:其存在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2級高血壓(高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對其進行中醫診斷的結果是:其患有眩暈、肝陽上亢證。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具有清熱活血、平肝熄風、補益肝腎之功效)聯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對其進行治療后,其病情有所好轉。

圖4 對患者馬某進行頭顱MRI檢查的結果
中醫認為,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于腦,血溢腦絡之外所致,其病位雖在腦,但可涉及心、肝、腎等臟器[6-8]。該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風、火、痰、瘀阻塞經絡,致使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痰濁蒙蔽清竅。上述4例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各異,其病情分別屬于中醫學中“頭痛”(第1例患者)、“中風”(第2例患者和第3例患者)、“眩暈”(第4例患者)的范疇,其中醫證候分別為氣滯血瘀證、痰濁痹阻證、風痰入絡證和肝陽上亢證。
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有調查數據顯示,該病患者首次發病后的死亡率約為12%,而其再次發病后的死亡率可高達70%。老年高血壓患者和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是該病的高發群體。頭痛是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癥狀,同時其還可出現惡心、嘔吐、眩暈等癥狀。目前,西醫對該病患者主要是進行抗腦血管痙攣、營養腦神經、降顱內壓及脫水等治療。近年來,臨床上用中醫辯證療法治療該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隨著我國中醫事業的發展及中醫理論的逐步完善,中醫辯證療法在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中定會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
[1]李君,吳杰,王倩,等.非外傷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8):2251-2252.
[2]夏程,曲方,陳會生,等.自發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及影像學診斷分析:附五例典型病例報道[J].中國全科醫學,2014(24):2840-2843.
[3]杜萬良,荊京,王伊龍,等.自發性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和影像學特點[J].中國卒中雜志,2015,10(7):580-585.
[4]葛繼暉,馮樹濤.自發性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發病原因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5):79-81.
[5]夏程,曲方,張景華,等.類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自發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三例[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4):281-283.
[6]蘇東風,李巖松,王靜,等.表現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癲癇發作的自發孤立性腦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6,24(5):477-480.
[7]厲海娜,曲方.非外傷性皮質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237例匯集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4,22(5):545-551.
[8]周立新,倪俊,張遙,等.皮層蛛網下腔出血臨床影像特征及基病因[J].協和醫學雜志,2012,3(4):45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