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婷
(徐州仁慈醫院藥劑科,江蘇 徐州 221000)
門診急診是醫院對突發性疾病患者進行緊急救治的重要科室。門診急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保障對患者進行緊急救治效果的關鍵[1]。門診急診若濫用抗菌藥物,可導致某些細菌產生較強的抗藥性,從而影響患者后期的治療效果[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徐州仁慈醫院門診急診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的10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這一時間段該醫院門診急診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旨在提高該醫院門診急診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徐州仁慈醫院門診急診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的106例患者。在這10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1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16歲,年齡最大的為67歲,平均年齡為(44.6±10.3)歲。
對這106例患者的處方、療效及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其用藥的方式、劑量、是否進行聯合用藥,然后總結其中不合理用藥的情況。重點分析發生用藥不良反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總結導致其發生用藥不良反應的原因。
在這106例患者中,使用喹諾酮類(有57例患者,占患者總數的53.77%)及頭孢菌素類(有34例患者,占患者總數的32.08%)抗菌藥物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較高。詳見表1。

表1 這106例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
在這106例患者中,有88例(占患者總數的83.02%)進行單一用藥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總數的16.98%)進行聯合用藥的患者;其中,有76例(占患者總數的71.70%)患者用藥的方式為進行靜脈滴注,有30例(占患者總數的28.30%)患者用藥的方式為口服。
在這106例患者中,應用抗菌藥物治療外傷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較高,應用抗菌藥物治療中毒、尿路感染及其他疾病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較低。詳見表2。
在這10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占患者總數的11.32%)存在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具體包括進行聯合用藥的指征不足、注射劑的溶劑選用不當及用藥劑量不合理。詳見表3。

表2 這106例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原因

表3 這106例患者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這106例患者中,使用喹諾酮類及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要高于使用青霉素類、硝基呋喃類及大環內酯類等抗菌藥物的患者。這是因為,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的DNA回旋酶,使細菌的DNA受到不可逆的損害,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為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在細菌的繁殖期對其進行殺滅,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3]。這兩類抗菌藥物均具有抗菌效果好、不易產生細菌耐藥及毒副作用小等優點,故在醫院門診急診中的應用較為廣泛。
在這106例患者中,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達到88.68%。這說明,徐州仁慈醫院門診急診抗菌藥物的應用基本合理。但仍有11.32%的患者存在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其中,聯合用藥指征不足患者所占的比例較高。事實上,在臨床上,為了避免抗菌藥物相互之間出現耐藥的情況,從而影響患者預期的治療效果、增加其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一般不主張進行聯合用藥。因此,臨床上在為患者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前,應加強對其用藥指征的考察,通過詢問其抗菌藥物的使用史、對其進行藥敏試驗等方式,確認是否可為其進行聯合用藥,從提高其聯合用藥的合理性[4]。另外,醫院的門診急診要不斷積累經驗、及時反思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發生的原因,慎重為患者選擇給藥的方式、用藥的劑量及用藥的時間,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用藥的效果,降低其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徐州仁慈醫院門診急診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基本合理。進行聯合用藥的指征不足是該醫院門診急診在抗菌藥物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該醫院應加強對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指征的分析,并保證用藥的劑量和方式準確、合理,從而提高門診急診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
[1]崔嵐,班立麗,戴志凌,等.綜合醫院門急診患者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藥業,2014,(22):80-81.
[2]程訸,廖肇來.1200張門、急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11):1546-1547,1548.
[3]沈紹清,郭曉輝,任浩洋,等.某醫院2014~2015年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0):156-160.
[4]辛莉,張廣德.某院急診抗菌藥物處方調查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