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核工業416醫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51)
股骨頭壞死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髖關節疾病。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類藥物、酗酒及外傷等原因均可引起患者的股骨頭的血供中斷或受損,進而使其股骨頭的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導致其股骨頭發生塌陷。股骨頭壞死患者的主要癥狀有關節炎癥及行走功能異常等[1]。龐古勝[2]的研究表明,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有效地防止其股骨頭發生塌陷,改善其預后。CT檢查、X線片檢查和MRI檢查均是臨床上診斷股骨頭壞死的常用方法。為了進一步探討診斷股骨頭壞死的有效方法,筆者對核工業416醫院收治的108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臨床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核工業416醫院收治的108例疑似股骨頭壞死患者。將這108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54例患者。在甲組的54例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24~80歲,平均年齡為(63.4±2.9)歲;其病程為1~18個月,平均病程為(7.3±1.5)個月;其中單側股骨頭壞死患者有33例,雙側股骨頭壞死患者有21例。在乙組的54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19例;其年齡為23~81歲,平均年齡為(63.9±3.5)歲;其病程1~17個月,平均病程為(6.9±1.6)個月;其中單側股骨頭壞死患者有34例,雙側股骨頭壞死患者有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臨床綜合檢查。然后,對甲組患者進行CT檢查。具體的方法是:1)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iCT256排螺旋CT機(由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2)進行掃描的參數為:將電壓設為120kV,將電流設為130mA,將掃描的層厚設為3~5 mm,將層間距維持在5 mm,將螺距設為3 mm。3)讓患者取仰臥位,然后對其髖臼頂部至股骨小轉子的區域進行水平掃描。對乙組患者進行MRI檢查。具體的方法是:1)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1.5TMRI掃描儀(由美國GE公司生產)。2)讓患者取仰臥位,并使其兩踝前上棘處于相同的水平。3)將體部線圈的層距設為1 mm,將層厚設為1 mm。4)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IWI)對患者的雙髖關節進行橫斷面掃描,進行掃描的參數為:TR400~500 ms,TE15~20 ms。5)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1)對患者的雙髖關節進行冠狀位掃描,進行掃描的參數為:TR5600 ms,TE100 ms,TI75 ms。最后,由專業人員對兩組患者的影像學圖像進行分析。
將臨床綜合檢查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比較兩組患者進行檢查的檢出率。將股骨頭壞死患者的影像學圖像分為0~Ⅳ期。1)0期:在患者所有的影像學圖像中均未見異常征象。2)Ⅰ期:在患者的MRI圖像或CT圖像中發現異常征象,但在其X線圖像中未發現異常征象。3)Ⅱ期:在患者所有的影像學圖像中均發現異常征象,但其股骨頭的外形無異常,僅有部分區域發生硬化和囊變。4)Ⅲ期:在患者所有的影像學圖像中均出現股骨頭軟骨輕微塌陷、髖臼變化、骨關節炎癥、關節損壞及關節間隙狹小等征象,且使用任意的診斷技術對其進行檢查的結果均發現異常征象。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臨床綜合診斷的結果是:在這兩組患者中,其股骨頭壞死的影像學圖像分級為Ⅰ~Ⅱ期的患者各有25例,為Ⅲ期的患者各有19例,為Ⅳ期的患者各有10例。甲組患者股骨頭壞死的總檢出率為77.8%,乙組患者股骨頭壞死的總檢出率為96.3%。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股骨頭壞死的總檢出率更高(x2=8.207,P=0.004)。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出結果的比較[n(%)]
股骨頭壞死主要分為創傷性股骨頭壞死與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這兩種類型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致病因素不同。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是由髖部關節供血不足所致,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確切,可能與患者日常酗酒及大量使用激素類藥物等因素有關[3]。股骨頭壞死患者的病情發展較慢,在發病的初期其缺乏典型的癥狀表現,當其自覺關節疼痛時其病情已經已處于中晚期,從而錯失了理想的治療時機[4]。CT檢查、X線片檢查和MRI檢查等影像學檢查均是目前臨床上診斷股骨頭壞死的主要方法。由于CT檢查和MRI檢查均具有敏感度高、操作簡便等優點,故在臨床上這兩種檢查方法的應用較為廣泛[5]。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CT檢查,可清楚地觀察到其股骨頭內骨質結構變化的情況,并可預測其是否有股骨頭塌陷的情況。但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的CT圖像中通常無明顯的異常征象,當CT圖像中出現異常征象時其股骨頭壞死往往已經發展至中晚期[6]。與對股骨頭進行CT檢查相比,對股骨頭進行MRI檢查其分辨率更高,其圖像層更為清晰明顯,尤其是在進行定性診斷和定位診斷時的準確率更高[7]。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MRI檢查,不僅可發現其股骨頭壞死的組織,還可清晰地觀察到其骨髓的細節和關節積液的情況,尤其是對其他影像學圖像中征象不顯著的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MRI檢查的效果更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股骨頭壞死的總檢出率更高。這說明,與使用CT檢查相比,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MRI檢查的準確率更高。因此,可將MRI檢查作為診斷股骨頭壞死的首選方法。
[1]宋維通,李忠,李旭明,等.股骨頭缺血壞死CT和MRI診斷的Meta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2):228-231,261.
[2]龐古勝.多層螺旋CT與MRI診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價值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7):5659.
[3]張峰.臨床采用CT與MRI診斷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價值比較[J].吉林醫學,2013,34(36):7708.
[4]張開祥.MRI與CT對股骨頭壞死的診斷價值[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8):238.
[5]王文兵.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診斷的比較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6):102-103,114.
[6]曹衛國,干蕓根,趙彩蕾,等.MRI 診斷兒童早期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4):95-97.
[7]李明亮.CT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4,26(5):55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