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花
(西寧市大通縣人民醫院中醫科,青海 西寧 8101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種慢性骨關節疾病。一般認為,性別、年齡、外傷、勞累等因素可能與該病的發生有關[1]。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膝蓋紅腫、膝關節僵硬和膝關節疼痛等,病情嚴重者還可發生關節軟骨變形、增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但采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的費用相對較高,且效果并不明顯。因此,進行藥物內服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首要方法。為了比較用補腎壯筋湯和洛索洛芬鈉片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西寧市大通縣人民醫院中醫科收治的108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西寧市大通縣人民醫院中醫科收治的108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48例;其年齡為45歲~77歲,平均年齡為(55.8±8.5)歲;其病程為2年~9年,平均病程為(4.1±1.1)年。依據隨機數表法,將這108例患者分為洛索洛芬鈉組和補腎壯筋湯組,每組各54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2)在發病后半年內未經過任何治療。3)其臨床資料獲得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4)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了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患有風濕性疾病。2)患有膝關節腫瘤。3)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4)患有心腦血管等原發性疾病或其他可影響本次治療效果的相關疾病。
1.3.1 為洛索洛芬鈉組患者使用洛索洛芬鈉片進行治療洛索洛芬鈉片的用法是:每次服60 mg,每天服3次,連續治療60天。
1.3.2 為補腎壯筋湯組患者使用補腎壯筋湯進行治療 補腎壯筋湯的藥物成分為:熟地黃12g、山茱萸12g、續斷12g、當歸12g、茯苓12g,杜仲10g、五加皮10g、白芍10g、川牛膝10g,青皮5g。制用法為:將上述中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1劑,分2次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連續治療60天。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規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情輕、中、重度的評判標準,對這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1)痊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中醫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其癥候評分較接受治療前降低≥95%,即患者膝關節疼痛、晨僵等臨床癥狀消失,其關節的活動恢復正常。2)顯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中醫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其癥候評分較接受治療前降低>75%,且≤94%,即患者膝關節疼痛、晨僵等癥狀消失,其關節的活動不受限制。3)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中醫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明顯好轉,其癥候評分較接受治療前降低>30%,且≤74%,即患者膝關節疼痛、晨僵等癥狀基本消失,但其關節的活動輕度受限。4)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中醫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在加重,其癥評分較接受治療前降低<30%。即患者膝關節疼痛等癥狀及其關節的活動仍無明顯改善[2-4]。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膝關節晨僵、疼痛等癥狀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補腎壯筋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洛索洛芬鈉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逐漸清晰。此病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征的骨關節疾病。該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此病極易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進而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目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兩種方式。雖然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但由于骨性關節炎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而此類人群的體質較差,身體機能相對較低,因此手術治療并非是該類人群的首選治療方式,多數患者更加傾向于進行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通常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但該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因此,能否從中醫的角度遴選出合適的治療方式,給骨性關節炎患者提供更多治療的選擇已成為臨床醫生和此類疾病患者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眾所周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傳統醫學中被歸屬于“痹癥”的范疇,其病因與患者存在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氣滯血瘀、痰濕阻絡、風寒侵襲等癥狀息息相關,因此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以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為首要原則。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近幾年在西寧市大通縣人民醫院中醫科進行治療的108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使用洛索洛芬鈉片和補腎壯筋湯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補腎壯筋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洛索洛芬鈉片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補腎壯筋湯組患者使用的方劑中,熟地黃、山茱萸、五加皮具有補精益髓的功效;牛膝、杜仲則具有活血祛瘀、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之功效;當歸具有調血止痛的功效;青皮具有止痛化痕的功效。諸藥合用可起到活血通絡、強筋壯骨之功效。
綜上所述,與用洛索洛芬鈉片相比,用補腎壯筋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膝關節的功能。
[1]歐杰,溫建強,蔡立雄,等.補腎壯骨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136-138.
[2]堯建輝.補腎壯骨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3):122-123.
[3]劉浩.補腎壯筋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7):543.
[4]李輝,王順義,史占雷.補腎壯骨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2016,37(10):1368-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