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新
(吉林省白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 白山 134300)
人在被狗、貓、鼠等溫血動物抓傷或咬傷后應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此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接種者罹患狂犬病[1]。研究發現,部分接種者在接種狂犬病疫苗后會出現一些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應。本次研究將在吉林省白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種狂犬病疫苗的100例接種者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以期為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接種提供參考。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吉林省白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種狂犬病疫苗的100 例接種者。這些接種者的年齡為18~68歲,其平均年齡為(44.2±0.8)歲。
在這些接種者入院后,為其均注射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注射完畢后,觀察、記錄每例接種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接種狂犬病疫苗后,在這100例接種者中,有18例接種者出現了不良反應,所占的比例為18%。在出現不良反應的這18例接種者中,有7例接種者出現單純發燒的不良反應,有3例接種者的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的癥狀,有4例接種者出現皮疹的不良反應,有2例接種者出現發燒合并皮疹的不良反應,有2例接種者出現發燒合并嘔吐的不良反應。詳情見表1。

表 1 這100例狂犬病疫苗接種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n)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傳染病[2]。此病屬于國家乙類傳染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狂犬病患者一旦發病,其病情無法被治愈,其死亡率高達100%。狂犬病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恐水癥,故狂犬病又叫恐水病。在此病發生的初期,患者對聲、光、風等刺激較為敏感,其喉部有發緊感。進入興奮期后,此病患者可出現極度恐懼、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等癥狀。當此病患者咽肌痙攣的癥狀消失后,可出現癱瘓,并會因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而死亡[3]。狂犬病的發生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到目前為止,臨床上沒有治愈此病的有效方法。在被易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傷害后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預防狂犬病發作的唯一方法。
狂犬病疫苗是人被動物咬傷后接種的抗狂犬病血清,目的是為了預防人發生狂犬病。人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其機體可產生對狂犬病病毒的抗體。該疫苗具有特殊的生物學特性,這是導致狂犬病疫苗接種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根本原因。相關研究的結果顯示,年齡低于10歲和超過60歲的人群在接種狂犬病疫苗后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兒童的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功能沒有發育完全,老年人已經進入身體機能的衰退期,其可出現多種慢性疾病。
研究發現,接種者在接種狂犬病疫苗后會出現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應,其中,局部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是在注射區域出現紅腫、疼痛、瘙癢、硬結,全身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為發熱、四肢無力。在為接種者接種狂犬病疫苗時,應在其手臂三角肌的不同位置進行交替注射,這能有效地避免接種者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有些狂犬病疫苗接種者的接種部位會出現細菌感染,故在為其注射狂犬病疫苗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4]。
在為接種者接種狂犬病疫苗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告知接種者在接種區域出現紅腫、疼痛、硬結都是正常的免疫反應,上述癥狀在短時間內可自行消退,無需進行特殊處理。接種者的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硬結的范圍若較大,可指導其將新鮮的馬鈴薯、白蘿卜切片后貼敷在接種部位上,貼敷的時間為30 min,每日貼敷2次。告知接種者在注射疫苗6~24 h后可能會出現發熱的不良反應,此不良反應持續l~2 d后可自行消退。同時,囑接種者多飲白開水,使用溫水進行洗澡,保持充足的睡眠。若其體溫超過38.5℃,可以對其進行物理降溫。若接種者出現頭痛、頭暈的不良反應,應告知其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的穩定。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發熱、皮疹、嘔吐和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疼痛都是狂犬病疫苗接種者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在為接種者接種狂犬病疫苗期間,應嚴密監測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以便能夠及時對其不良反應進行處理。
[1]徐茂盛,徐化卿,張愛國.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應及防治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2016,5(2):95-97.
[2]何淑英.提高接種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依從性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6,18(8):71-73.
[3]王安崗.狂犬病疫苗接種后的 4 個問題探討[J].醫學動物防制,2015,8(1):368-372.
[4]許真,劉波,殷文武,等.2006~2008 年全國狂犬病流行病學監測分析[J].疾病監測,2016,9(5):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