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陽
摘 要:高中化學是一門集自然科學知識和實驗實踐為一體的教學課程,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所以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高度重視,從合作學習的氛圍營造到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解決矛盾沖突的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對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合作學習;能力培養
合作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相互交流,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培養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的能力主要是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達到一個都不落下的教學目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促進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氛圍培養
1.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首先,在日常教學中,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目標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如果師生關系太僵,導致學生討厭老師,那么很多教學任務很難進行下去,甚至有可能導致學生對這一門學科厭惡,所以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勢在必行。
其次,應該打破傳統教學中老師的絕對權威,擺脫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才以及灌輸式教育等傳統觀念的束縛,使師生關系更為和諧,在課堂上,老師應該起到向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在某些狹隘、難以理解的地方老師應該適當地補充說明,使得學生更易理解;而在課后,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可以更加和諧一些,做到亦師亦友。
最后,在教學中難免有一些狹隘難懂的地方,因為理解能力的不同,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這時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去理解,同樣的,對于表現特別出色的學生老師則應該適當地贊賞,從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形成合作學習的文化
目前的教學文化是重競爭而輕合作,所以在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文化。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這樣組內成員可以取長補短(分組時可以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但是分組完成后各組間一定要大同小異),同時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以便學生更好地開展交流合作,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高中化學的“鐵離子、亞鐵離子氫氧化物的制取”實驗中,單個學生是很難完成的,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進而更好地拓展思維,形成合作學習的文化。
二、豐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合作學習的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方法一般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在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再是這個模式,所以老師要不斷地豐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參與性。
1.增添課堂趣味性。對于一些課程,老師可以代入日常生活進行教學。例如“物質的分類”一章,老師可以列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東西讓學生分組討論,對這些東西進行分組,而后再代入所學課程,使得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也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
2.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味地講,而學生要做的就是死記硬背,這種應試教育對短期內提高成績來說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缺點是記憶不長久,一般學生記得很快,但是忘得也很快,等到高考復習的時候印象就已經很模糊了,這是因為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所學的內容,只是當時記了下來,這就是授之以魚,等到吃完了,學生就不知道應該怎么做了。
在合作教學培養中,老師應該做的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完全理解所學的內容,并且能夠很好地應用到生活當中,例如,“氧化鐵的制取”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而后老師再去總結,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能夠讓學生很好地將所學內容應用到生活中,例如鐵質家具的防銹。
3.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地應用課件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增添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微觀地看到化學反應的過程,從而加深記憶。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高中化學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老師要做的就是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交流討論,有不足的地方老師再去添加補充,同時調動學生課堂的參與性,讓學生成為教學者,而不是單純地去接受老師的思想和經驗,這樣在加深學生記憶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充分理解每一章所學的
內容。
參考文獻:
[1]王巍.高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凌云.合作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1(30):1-3.
[3]賀鑫.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9(20):1-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