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迪
摘 要:LOFT風格能夠把廢棄的建筑轉換成為一種工作或者生活空間,讓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工業建筑能夠得到新生,并開創一種顛覆性的全新模式。在現代,LOFT風格逐漸流行起來,而在LOFT風格之下探索工業建筑再生的新道路,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LOFT風格;城市;工業建筑;再生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不斷調整產業鏈結構,第三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逐漸占據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而傳統的第二產業的地位與日漸低,使得我國一些以第二產業為主的工廠處于逐漸倒閉、停產、合并以及轉行的困境之中。伴隨著城市進程的加速,一些城市中心與傳統第二產業的工業基地非常接近,這對于城市的發展而言非常不利,因而,很多工業逐漸從城市中心遷向郊區。如此一來,很多被遺棄的工業廠房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成為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阻礙,影響了城市的文明發展,讓城市不再那么美好。
20世紀50年代,一大批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在曼哈頓SOHO區進行了實踐,將那些光線充足、空間巨大、租金低廉的城市廢棄倉庫或者廠房進行改造,最終讓這些被遺棄的廢舊空間充滿藝術氣息,這就是最早期的LOFT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格也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藝術家們關注廢舊工業基地,試圖將這些工業建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再次聯系在一起,因為,這些工業建筑的重生不僅僅意味著人們生活空間的豐富,而且還意味著歷史價值的重生,對于保護傳統工業基地而言意義重大,對于增強城市的歷史價值而言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一種創新,能夠讓城市充滿全新的活力。
一、LOFT風格的定義及其特點
在英文中,LOFT一詞所指就是倉庫、廠房以及其它工業建筑上的尚未被間隔開的那些樓層,現在,LOFT演化成為城市的一種新型建筑風格,甚至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模式。LOFT風格的特點就是將工業建筑的歷史氣息延續下來,同時空間又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寬敞而高大,在水平以及垂直的方向上相對自由。通過LOFT風格,使用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愛和需要將廢棄的廠房或倉庫空地進行劃分,以改建出一個全新的空間。
二、LOFT風格的興起及其發展
追溯LOFT風格的興起,大約就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蘇荷區。該區是美國工業革命時期的一個工業園區,其中的建筑大多都是鋼鐵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工業社會逐漸轉向后工業社會,其產業結構也發生改變,傳統的工業也開始衰微,很多的工業建筑開始從蘇荷區轉向其它地區,而大量的廢舊工廠、倉庫都閑置下來。一些藝術家對這些閑置的廠房和倉庫進行改建,讓這些空間具有藝術氣息,這就是最初LOFT的興起。
現如今,切爾西、蘇荷等地區都在按照LOFT風格進行改造,改造以后不僅僅保留了工業建筑遺產,而且為這些廢棄空間增添了全新的活力。在國內外,運用LOFT風格進行工業建筑改造的例子有很多。在法國塞納河畔的貝爾西地區,其建筑大多是用于儲存葡萄酒的倉庫,功能相對單一,改造以后,這個地區的建筑成為了塞納河岸的美麗公園,擁有大量的住宅以及公共設施;在意大利,琴托拉煙草工廠經過設計團隊的改建而形成了現在著名的歐洲新興藝術創作中心;在國內,深圳的OCAT藝術基地、北京的798以及上海的M50等都是經典的建筑改造案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開始認識到工業類建筑遺存下來將會具有無盡的價值,而國內正處于工業發展時期.北京的798廠就是典型的例子,該廠區位于北京市區東北郊機場附近,是我國“一五”計劃中最大規模的工業項目之一,在1954—1957年期間完成建筑的建造,建筑屬于典型的包豪斯風格,在國家建設的過程中作用重大。廠房的結構合理穩定,不僅僅有利于排水,而且還有利于側剪刀的消除,建筑的外立面有混凝土勒腳、清水紅磚墻面、混凝土檐口等,經過改造以后,這些元素依舊被保留下來,運用鋼質框架以及玻璃來進行空間的分隔,使得建筑呈現出相互滲透的景觀。一些掛在墻面上的標語被保留下來,讓人們更了解當時工業社會的精神,而廢棄的管線也通過玻璃覆蓋清晰可見,這就是典型的LOFT風格。
三、LOFT風格的工業建筑價值
由于大工業的生產需要,工業建筑必然會具有結構相對堅固、技術相對先進的特點,其空間宏偉而單純,不僅僅能夠按照人們具體的功能需要而進行空間的劃分,而且還可以根據藝術的需要讓空間具有流動性,這樣的空間具有可塑性和流動性,還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LOFT風格的最初改造者深知保留廢舊廠房重要東西的價值,因而在改造時非常用心,注意保留廢舊廠房核心的東西,讓那些原本廢棄的廠房、倉庫等其它工業建筑逐漸煥發全新的光彩,并走進了社會大眾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現代與歷史共存的理想局面,并且充分挖掘了被遺棄的工業建筑美,在其中融合了藝術、文化、歷史以及現實等因素,滿足了人們的多層需要。
LOFT風格提供給人們以一個與眾不同的空間環境,用于工作和生活,因而,LOFT風格的建筑不僅僅是一個家或者工業場所,更是傳統工業空間與現代理念融合的混合產物,與許多傳統的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倫敦的奈金格,設計人員就是充分利用LOFT風格,在巨大的空間中給人創造一種全新的建筑,將原本粗放的、空曠的空間中融合了社會空間以及個人生活空間所需要的種種元素,并通過高度的細節化設計,讓色彩更為鮮艷,讓墻面更具抽象化藝術價值,這與傳統的工業氛圍全然不同,卻保留了傳統工業的歷史價值。在英國倫敦塔附近,著名設計師對工業廠房進行改造,將其復雜的木屋架、完整的空間廠房、鑄鐵柱子、大面積玻璃窗等完整地保留下來,并在其基礎之上加入了現代玻璃磚隔墻、富有個性化的家具等,使其風格朝向一個全新的方向轉變。
LOFT風格不僅僅保留了傳統工業建筑的形式,而且非常注重傳統工業建筑的歷史價值。北京798廠改造以后形成的LOFT風格建筑就非常成功,不僅僅將20世紀50年代掛在墻壁上的標語毫無損壞地保留下來,而且其工業機器設備同樣被保留下來.這些被保留下來的遺跡渲染了空間的氛圍,并激發了人們對于工業革命的追憶,引發人們的懷舊情感。而倫敦香蕉倉庫所改造的LOFT風格建筑,同樣是將倉庫中原有的作品保留,不僅僅具有藝術色彩,而且具有歷史意義,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吸引了很多追求時尚與追求歷史價值的人去入住LOFT風格建筑。
LOFT風格不僅僅凸顯了傳統的工業建筑價值,而且表現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情恨狀態,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渴望。LOFT風格的建筑使得歷史與現代、工作與居住的劃分不再那么明顯,符合后現代主義的特點,它摒棄純粹的因素而更重視混雜的因素;摒棄潔凈的東西而重視折衷的東西;摒棄統一的特點而強調凌亂的活力。LOFT建筑風格代表了一種充滿活力的現代空間,其風格特點非常珍貴。在城市學方面,LOFT風格建筑與其周圍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并將城市割裂為休閑、生活以及工作等不同的功能區,其空間風格具有現代化特色,能夠滿足現代人的多功能需要,讓傳統的工業建筑回歸城市人居環境之中。
LOFT風格融生活、工作以及休閑等諸多功能于一體,是一種多樣化的空間模式,保留了工業革命時期的建筑特色。人們紛紛住進LOFT風格的建筑之中,可以說,LOFT風格的建筑不僅僅滿足了人們對于歷史和文化的追求,而且更是一種人們追求的全新生活方式,讓工業建筑獲得新生,讓那些被遺棄的工業城區充滿活力,并成為一種復興的標志。
四、LOFT風格所表達的工業美學
LOFT風格是設計師用一種浪漫的眼光去看工業時期的結果,改造時保留其材料與暴露結構,將舊工業建筑的歷史特點保留下來,將具有工業氣息的建筑以及設備、具有現代色彩的材料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相互滲透,將兼具工業氣息與現代氣息的建筑風格凸現出來。
在對北京798廠進行LOFT風格改造的具體過程中,設計人員將工廠中用YO形鋼筋混凝土支撐結構、巨大的側窗、受力合理的屋頂等具有工業美學特征的元素完整地保留下來,這些元素都體現著那個工業時代的特征,真實地反映出歷史的面貌。與此同時,設計者注重其廠房的本質屬性,讓原本空曠的巨間背景呈現出灰色,具有濃厚的工業美學特征。具體而言,最上面的兩層建筑所改建后的空間,將鑄鐵柱子和粗糙磚墻等具有表現力的結構保留下來,就像一個復雜的屋架一樣。與此同時,在LOFT風格建筑中心插入了一面大約三層高的石墻,其顏色依舊是灰白色的,其精致的勾縫、光滑的表面以及尺度超大的簡捷形體,不僅僅反映出工業時期的技術、材料以及美學特征,而且還和原本的建筑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LOFT風格改造的空間,將形式與功能完美結合在一起,原本厚重粗獷的磚墻體、纖細精致的金屬材質扶手、粗大的木架構武家、穿插在中央墻體的中央玻璃等,這些元素都使得空間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感覺,體現了現代的藝術設計理念。
LOFT風格的設計者對于工業元素高度迷戀,在具體的建筑改造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工業遺留物的價值,不斷加工使其再現工業美學的魅力,留念工業時代的種種,這其實就是LOFT庚哥工業設計的重要理念。在對北京798廠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大量的機器就被被設計者保留下來,經過相應的處理使其轉化成為獨特的工業空間,凸顯出傳統機械的直接與高效。以倫敦??四岬腖OFT風格改造為例,設計者充分運用暴露美學的設計理念,充分剝離了防火門表皮,讓內部制作的痕跡以及材料都得以顯露出來,使得防火門也轉變成為一種藝術品。還有位于安特衛普的LOFT風格建筑改造,設計者把原來儲藏谷物的空間隔斷,改造成為廚房,營造出一種懷舊的空間氛圍。
五、結語
盡管我們已經遠離了大工業時代,知識與信息化是我們當今時代的特點,然而我們的周圍依舊存有大量的工業遺棄建筑,對其進行適當的改建,保留其歷史文化價值,這是對大工業時期遺跡的最好保護。LOFT風格使得工業建筑得以再生,這是歷史與時代結合的最佳形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付志前,姜萍.LOFT風格與工業建筑再生[J].工業建筑,2005,(11):39-40.
[2]卜冰冰,于伸,劉璐.談LOFT風格在建筑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3,(13):9-11.
[3]蔡曉萌,錢華懋.淺談LOFT風格與工業建筑遺存的改造[J].工業建筑,2008,(S1):1060-1061.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