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掌握世界通用語言工具的基礎。加強閱讀教學,對于學習英語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實現知識目標又要完成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課堂教學中要從解讀背景知識,解讀語言,解讀文化,解讀學生這四個方面對文本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解讀,不但追求知識表象的熟悉情況,更要注重對閱讀內容的深刻解讀,引發學生通過英語閱讀,了解對事物敘述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解讀文本;初中英語閱讀;課堂
一、 引言
在中考英語分值較高的驅使下,英語課堂教學大多采用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即一味地強化訓練。就連體現閱讀與寫作的文本內容,甚至也要在標準答案的基礎上,或抄寫或背誦以備考試之需,教學中往往課堂形式單一。而且,忽略了文本特征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能力就缺少培養,導致閱讀水平無法提高。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工具,學習時應該了解每個單詞與語法的具體用處,使用時才能符合情境合理運用,單純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判斷英語的使用能力是不科學的,是不能體現學生對另外一種語言的使用效果。教學中,尊重文本,從語篇的文章結構,敘述內容所采用的文章體裁、所表現的主題、涉及的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指導分析,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做好英語作文的鋪墊。
二、 從文本入手認真解讀,發掘語境深化閱讀
教材里采用的篇章即課堂教學的文本。篇章的選用有一定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人文目標。課堂教學中解讀文本需要加大對“人文”的解讀,在了解課文結構主題,進一步研究體裁與文化內涵,抓住小方向的精神世界的感悟認知,到大方向的社會精神面貌及道德修養,在探究中體會對文化的重視。引發學生在文本深處產生共鳴的思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學生英語學習應用的能力。
1. 了解文本背景。
學習一篇文本,首先對文章的作者和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解讀,設計不同類型的導入活動,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從而喚起學生學習閱讀文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本的最初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徑,如老師介紹。在這個介紹中,老師要加大對相關資料的查找,把查找到的資料仔細歸類出適合初中生理解的幾個方面,簡明扼要卻有著明顯的代表性,吸引學生的興趣注意。如初中三年級第2課文本:“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老師就可以結合“月餅”,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科技工藝以及在西方國家,類似月餅的食品存在的樣式,介紹月餅這一中國的傳統工藝食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各地都有不同風味的制作。在老師對月餅的介紹過程中,就是對學生進行即將學習文本的情感代入。給予學生從熟悉的到陌生的關于“月餅”的形狀、味道、口感等方面的聯想,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2. 感知文本整體結構,加強思維訓練。
文本的選用既是單詞語法的載體又是英語作文的示范。分析文本的結構,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作文的段落設計產生具體的構建思維。如教材第5課“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在段落結構中就體現了對于襯衫是如何制作的流程進行了具體的說明。對于一種事物的介紹,是培養學生在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兩方面上的能力培養,學習說明文時,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說明的事物特點,是怎樣抓住特點按照一定順序來寫的。通過突出要點的詞匯,配以相對的PPT課件或白板課件,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及表象知識的記憶,使之形成充分的由點及面的融合,生成一種對文本形式的持久印象,作為其他文本學習的標榜,奠定寫作的段落結構框架。對于重點句式采用誦讀記憶的方法,形成今后運用的常規語句,加強作文的語言輸出能力,減少英語作文時的單調和枯燥。
3. 挖掘文本主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初中生的人文素養來源于對各科知識的解讀。英語文本的思想內涵較為深刻,教學中,老師要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初中生的閱歷較少,對待事物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相對不夠成熟。英語課堂教學需要認真剖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進一步的解讀,培養學生正確的文化意識。在文本的研讀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深化主題,提高文化素養。老師的指導是學生參透文本文化內涵的關鍵。如“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感情朗讀做出示范,各個小組練習朗讀,并且通過對優秀組員的推薦,面向全體同學,進行情境表演來體會文本的文化內涵,感知生活的美好與豐富多彩。在情境朗讀中,需要特定的氛圍作以烘托,如音樂,多媒體的動態景物背景,以及表演者的服飾、道具。在近似“娛樂”的學習中,增添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汲取了多方面的知識,加強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 分析學情,構建多元課堂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面向全體,尊重個體的施教過程,在學生對待英語的學習能力上有著一定的差異,無論先天優勢還是后天努力,都需要老師的細心觀察,抓住學生對英語的感應特點進行具體的指導。如在文本的解讀中,就可能因為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差異,而不能得到對待同一事物的一致看法。因此,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教師與學生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生成的。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掌握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特點,設計符合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問題,鼓勵他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勇于提升自己。只有端正認真探究英語文本的態度,才能產生提高英語學習水平的突破口。
四、 結語
解讀英語文本加強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是對英語語言的一個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教學中對文本的解讀程度決定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新時期的英語課堂注重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學中分析文章的體裁結構特點、語言特征、主題思想以及文化內涵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學改革的推進中,解讀文本的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是一線教師值得采用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邵寶菊.基于多元解讀文本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英語教師,2016,(10):153-155.
[2]王麗英.有效文本解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6,(120):141-145.
[3]戴軍熔.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基本框架與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
作者簡介:
高玉蘭,湖南省懷化市,湖南懷化靖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