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凱,孫源東,史驥斌,陳寬勇,鄭宇杰,張竹漣
(靖江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蘇 泰州 214500)
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面部骨折。此類骨折患者占所有下頜骨折患者的30%~50%。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的頻發,下頜骨髁狀突骨折的發生率逐年增加。下頜骨髁狀突骨折不僅會影響到患者頜面部外形的美觀,還會降低其咀嚼功能[1]。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患者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極易誘發顳頜關節疾病。有研究表明,對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患者進行拉力螺釘復位內固定術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為了進一步研究此手術方法的有效性,筆者的團隊對靖江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收治的35例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患者均進行拉力螺釘復位內固定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靖江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接受治療的35例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患者。這35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下頜骨髁狀突骨折的臨床診斷標準[2],并被確診。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2)合并有心、肝、腎功能減退的患者。3)意識模糊的患者。4)精神紊亂的患者。5)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本次研究經靖江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在這35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27~48歲,平均年齡為(33.5±6.6)歲;其中髁狀突低位骨折患者有13例,髁狀突中位骨折患者有22例;其中有31例患者發生髁狀突內側移位,有4例患者發生髁狀突外側移位。
對這35例患者均進行拉力螺釘復位內固定術。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下頜角的位置做一個3 cm左右的手術切口,沿著其下頜升支的外側面切斷嚼肌,充分暴露其下頜升支的后緣。3)確定患者髁狀突骨折的位置。4)用由蘇州雙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髁狀突拉力螺釘對患者髁狀突骨折的斷端進行固定。5)按照患者髁狀突骨折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內固定治療。⑴對發生髁狀突內側移位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①手術醫生將手指放在患者下頜支的內側,由內向外推移使其下頜支到達其髁狀突,再將下頜支下拉,然后用髁狀突鉗鉗夾其下頜支進行復位。②在距離患者下頜支后緣的0.5~1.0 cm處,平行于其下頜支的后緣用鉆頭在其骨松質中構建骨折斷端隧道,然后在其髁狀突的鉆孔處插入細鉆頭,旋入拉力螺釘(旋入的深度以到達其骨折髁狀突為宜),最后擰緊拉力螺釘末端的螺帽。⑵對髁狀突中位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在距離患者下頜支近骨線的0.5 cm處開窗導航,用鉆頭在其骨松質中構建骨折斷端隧道,然后在其骨折髁狀突的鉆孔處插入細鉆頭,旋入拉力螺釘(旋入的深度以到達其骨折髁狀突為宜),最后擰緊拉力螺釘末端的螺帽。⑶對髁狀突低位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在患者的下頜支直接鉆孔,用鉆頭在其骨松質中構建骨折斷端隧道,然后在其骨折髁狀突的鉆孔處插入細鉆頭,旋入拉力螺釘(旋入的深度以到達其骨折髁狀突為宜),最后擰緊拉力螺釘末端的螺帽。
觀察這些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經過治療,在這35例患者中,發生髁狀突中位骨折的22例患者經開窗導航內固定治療后,其髁狀突均被成功固定(其中有2例患者在第一次開窗導航時方向出現偏差,經過2次開窗導航后,其髁狀突被成功固定);發生髁狀突低位骨折的13例患者進行一次鉆孔復位內固定治療后,有12例患者的髁狀突被固定成功,有1例患者的髁狀突固定失敗。術后3個月,對這34例髁狀突固定成功的患者進行隨訪的結果是:有2例患者出現解剖復位愈合不良的情況,但其髁狀突的固定良好,無明顯的功能障礙;有1例患者出現髁狀突固定松脫的情況;無1例患者發生髁狀突折裂、骨髓炎等嚴重的術后并發癥。
近年來,拉力螺釘固定術在下頜骨髁狀突骨折的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小型接骨板固定術相比,用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髁狀突骨折,具有穩定性好、創傷小等特點[3]。在用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時,需注意以下幾點要求:1)旋入螺釘的深度一般不低于0.8 cm,螺釘的尖端與患者髁狀突關節面的間隔為0.5 cm左右,以免導致其髁狀突發生折裂。2)在進行手術操作時,應先用克氏針備洞,再為患者旋入拉力螺釘,以獲得良好的拉力作用,避免出現螺釘松脫的情況。3)在檢查患者下頜支內側面移位的情況時,手術醫生可用手進行操作,以免破壞其骨折處的血供[4]。4)在為患者旋入螺釘時,應控制好螺釘旋入的長度,以免出現髁狀突折裂等情況。5)在制備骨折斷端隧道時,要注意方向性與準確性,以確保患者骨折處的復位良好。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下頜骨髁狀突骨折患者進行拉力螺釘復位內固定術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