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強
(瀘州市中醫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尿毒癥是慢性腎衰竭發展至終末期的一種病癥。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臨床研究發現,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腎性貧血等并發癥,從而可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1]。左卡尼汀是哺乳動物進行能量代謝中所需的一種物質,其主要功能是促進脂類的代謝。人體獲取左卡尼汀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通過攝入食物獲得。2)由腎臟、肝臟合成獲得。3)經腎小管再次吸收獲得[2]。左卡尼汀的分子量較小,因此其與血漿蛋白結合的難度相對較大。在尿毒癥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其血漿中左卡尼汀的濃度會顯著下降。有研究指出,積極地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補充左卡尼汀可有效地降低其營養不良、腎性貧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評價用左卡尼汀治療尿毒癥腎性貧血的效果,筆者對瀘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8例尿毒癥腎性貧血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瀘州市中醫醫院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間收治的尿毒癥腎性貧血患者中選取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尿毒癥腎性貧血[3]。2)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好。3)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時間>3個月。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1)合并有惡性腫瘤、甲亢、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2)近期內接受過手術治療。3)合并有精神疾病。采用計算機隨機編碼分組法將這88例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44例/組)。
觀察組44例患者中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22例;其年齡為26~59歲,平均年齡(40.12±4.45)歲;其中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有13例,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10例,為慢性間質性腎炎的患者有8例,為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的患者有7例,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有6例。對照組44例患者中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21例;其年齡為25~60歲,平均年齡(40.24±4.21)歲;其中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有14例,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11例,為慢性間質性腎炎的患者有7例,為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的患者有6例,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有6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瀘州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為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讓患者口服多糖鐵復合物膠囊進行治療,1~2粒/次,1次/d。2)讓患者口服葉酸片進行治療,10 mg/次,1次/d。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加用左卡尼汀進行治療。左卡尼汀的用法是:靜脈推注(每次血液透析結束前注射),1 g/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在進行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清學檢查,并分析其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變化情況。2)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是[3]:(1)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血紅蛋白的水平升高>30 g/L或血細胞比容增大≥10%。(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血紅蛋白的水平升高15~30 g/L或血細胞比容增大5%~9%。(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其血紅蛋白的水平升高<15 g/L或血細胞比容增大<5%。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患者不良反應(包括皮膚瘙癢、胃腸道不適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患者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比較(± s )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比較(± s )
組別 例數 時間 前白蛋白(mg/L)總蛋白(g/L)白蛋白(g/L)觀察組 44 治療前 210.26±71.12 60.58±7.19 35.12±2.27治療后 312.28±76.39 70.46±8.54 43.36±2.29對照組 44 治療前 210.11±70.34 60.50±6.68 34.89±2.15治療后 242.26±65.31 63.32±6.67 36.32±2.28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7.73%)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4.09%),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皮膚瘙癢、胃腸道不適的發生率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n(%)]
尿毒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臨床研究發現,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因缺乏紅細胞生成素、腎功能障礙及代謝紊亂,常會發生腎性貧血[4]。左卡尼汀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內的特殊氨基酸,又被稱為左旋肉堿。左卡尼汀可參與線粒體脂肪酸氧化的過程;在線粒體脂肪酸氧化的過程中,左卡尼汀會轉化為酰基肉堿;而在長鏈游離脂肪酸的運輸過程中,左卡尼汀可起到促進蛋白降解,保護細胞膜等作用。正常情況下,人體可通過食物攝入或肝臟、腎臟合成獲得左卡尼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可出現左卡尼汀水平顯著降低的情況。其原因主要包括:1)尿毒癥患者的腎臟無正常的排毒能力,從而可導致有毒代謝物在其腎臟內滯留,進而影響了左卡尼汀的合成。2)患者的食欲減退,從而導致其左卡尼汀的攝入量減少[5]。3)左卡尼汀的分子量較小,無法與血漿蛋白相結合,從而被血液透析大量消耗。
有研究指出,尿毒癥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若發生左卡尼汀缺乏,會導致其發生低血壓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從而可嚴重影響其預后。相關的文獻指出,積極地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補充左卡尼汀可有效地增強其食欲,改善其精神狀態,降低其腎性貧血的發生率。這主要是由于左卡尼汀可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功能,促進蛋白質的分解與合成,提高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量及紅細胞膜的穩定性,從而可起到延長紅細胞壽命、改善貧血癥狀等作用。為了評價用左卡尼汀治療尿毒癥腎性貧血的效果,筆者對瀘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8例尿毒癥腎性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前白蛋白的水平〔(312.28±76.39)mg/L〕、總蛋白的水平〔(70.46±8.54)g/L〕、白蛋白的水平〔(43.36±2.29)g/L〕和治療的總有效率(97.73%)均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表明,用左卡尼汀治療尿毒癥腎性貧血的效果較好。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皮膚瘙癢、胃腸道不適的發生率相比差異不大。可見,用左卡尼汀治療尿毒癥腎性貧血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用左卡尼汀治療尿毒癥腎性貧血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