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在高校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屢現不止,嚴重的影響了高校校園的和諧,高校工作的順利開展。2007年國家教育部對當時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約24%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2015年林磊等人研究顯示,成長發展、人際和諧與環境適應的問題較為突出。近年來,一樁樁血的教訓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恰當的方法和路徑解決。
高校這所特殊的機構,既是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又是預防和改善這一問題的重要環境。國內眾多研究認為,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良好的心理健康制度保障、優秀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和諧的校園氛圍等途徑是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但是在具體落實方面不同,高校之間差異較大。基本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下:
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教育部在2011年下發《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對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校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相當普遍,這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現今大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認知、情緒、意志、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雖很多高校開展心理學專業選修課程教育,但通常科目較少,專業性強,對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貢獻有限。
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經常深入學生之中,并可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長的領路人,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測和心理危機排查,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但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主要存在專業性較低以及教育內容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具有較大局限性。
高校,作為培養社會生力軍的重要社會組成部分,其最豐富的便是教育資源,而大學生在高校生活的時光大部分便是在課堂上。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今天的教育絕不是簡單技能傳授,應該在此基礎上促進人格的完善,綜合素質的提高。國內一些學者已經對思想政治工作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體育課堂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行嘗試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就本人來看仍有許多不足,如涉及的學科較少,形式不夠豐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否為學生所需要、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應立足于學生的需要,即考慮到課程講授的專業性,又能增進學生的興趣。中醫藥院校最大的特色則是中醫藥相關學科,其不僅是治病救人有效手段又是中醫藥院校學生夢寐以求的學習重點,而中醫學中包含著大量的西方心理學思想,如果在課程講授中能夠有效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必將潛移默化的對學生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即,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中醫學的領悟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向中醫藥及其以外學科滲透必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創新。
思想政治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共同的淵源,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以人為本,都是注重人格的發展。這些都為二者的結合創造了必要的基礎與保障。特別是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更為二者的結合創造了強有力的支持。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已經被證實。體育鍛煉在促進機體健康的同時可以緩解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這既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發泄的方式,又可以是一種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體現出來。中醫藥院校特有的如太極拳,五禽戲等一系列具有傳統特色的鍛煉形式同樣起到心理健康促進作用。
中醫藥課程是中醫藥院校的主干課程,幾乎涉及全校各個專業,具有極好的覆蓋優勢。中醫藥課程是專業課,必修課,因此會有很高的認可度,這些都為其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創造了先決條件。
中醫藥課程從基本理論看,其內容具有先天優勢。中醫藥學強調天人合一,形神統一,順應自然。這些內容均可以有效融入心理學觀點。西方的心身一元論與中醫學的整體觀極為接近。從中醫藥課程的實踐教學看,其內容是應用心理學的具體體現。中醫學在治病救人方面強調情志病,治未病等觀點與西方的心身醫學,健康心理學不謀而合。在醫患關系方面,中醫學強調大醫精誠,儒家思想對醫患關系有重要指導意義,這與西方強調良好的醫患關系是治療的基礎高度一致。因此,中醫學的理論,實踐等多方面都具有豐富的心理學內涵,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講授給學生。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文化育人的提出,要求高校心理工作要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中醫藥院校所開設的課程中往往包含國學課程。此外,中醫藥課程本身就是一種中國文化。如其中的哲學思想、宗教思想、養生思想等。積極的利用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樂觀健康的心態、增強自信心、提升積極學習態度、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確立健康和諧的婚戀觀念和緩解大學生就業擇業的心理壓力等。
綜上所述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觀教育的創新路徑開展,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有助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促進中醫藥院校和諧校園的建設及管理,有助于提高中醫藥高校大學生職業素養,有利于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