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素芳 萬筱琳
摘要:原始記錄是檢驗工作的原始憑證,是編制檢驗報告的依據,必須做到真正原始,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客觀,原記錄信息應能夠溯源或復現檢測結果,并且能夠和樣品唯一對應。
關鍵詞:真實 準確 完整
原始記錄是檢驗工作的原始憑證,是編制檢驗報告的依據,必須做到真正原始,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客觀,原記錄信息應能夠溯源或復現檢測結果,并且能夠和樣品唯一對應,在檢驗工作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原始記錄更改要規范
實驗室原始記錄的更改五花八門,有涂改的,有刀片刮的,有隨意扛改的等等。這些都是不規范的記錄更改方式。原始記錄必須直接記在統一印制的記錄單或專用原始記錄單上,并按規定逐一填寫,字跡清晰,易于辨認,亮行、整潔,不允許隨意涂改、加減。記錄更改執行杠改加標識的原則:即在改動數據上劃兩道水平線,然后在其左上方或右上方填寫更改數據,并加本人簽名或者等效標識。
二、原始記錄信息量不能太少
記錄信息量太少,表格設計過于簡單,不能真正體現原始,例如某單位混凝土試壓塊的原始記錄,主要儀器設備沒有壓力試驗機的使用原始信息,也沒有游標卡尺的信息。
原始記錄的內容包括:樣品名稱、樣品編號、樣品型號規格、樣品等級、批(貨)號、送(受)檢單位、儀器檢測環境、檢測方法依據、檢驗項目、檢測儀器名稱(包括型號、編號)檢驗原始記錄和計算與數據處理結果、檢測過程所出現的現象的觀察記錄、主檢人、校核人簽名、檢測日期、地點、備注、頁碼(第X頁共X頁)等內容。
三、檢驗標準記錄不完善,或者依據標準年號只寫2位
檢驗原始記錄必須注明檢驗依據標準,若產品標準中包含該檢測項目,則只填寫產品標準代號,標準代號年號應寫全,不能只寫兩位年號;若產品標準中該項目的檢測方法引用的是其它檢驗方法標準,則填寫引用的檢驗方法標準代號。
四、試驗日期未注明或不明確
原始記錄試驗日期未注明或不明確,對于綜合試驗的原始記錄,可能涉及的試驗項目很多,而每個試驗不可能都在同一天進行,這時,每個單項試驗應分別有試驗日期。
五、環境溫度、濕度
當產品技術標準中對檢測有環境溫度、濕度要求時則應填寫,對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試驗環境條件(包括溫濕度要求)應在原始記錄中給予記錄,沒有要求則劃斜線。
六、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
原始記錄中法定計量單位要規范使用,錯誤寫法如KN,mpa,mPa等。
法定計量單位中對單位和詞頭符號的書寫有著嚴格的規定:
(1)單位和詞頭的符號所用字母一律為正體。(2)單位符號字母一般為小寫體,但如單位名稱來源于人名者,符號的第一個字母為大寫體。例如:秒S;[小]時h;赫[茲]Hz;瓦[特]w;帕[斯卡]Pa。(3)詞頭的符號字母,當所表示的因數小于10^6時為小寫體,大于103時為大寫體。例如:千10k;兆10M。
七、原始記錄需要完整
原始記錄需要完整,例如對一些實驗現象的描述。前會我分院做的有機肥,出現以下信息不全:如(1)磷標液是否購買的,溯源編號無;(2)有機質檢測中樣品耗FeSO4標液體積用V:表示,但在最后的計算公式里又用V表示,表示符號不一致;稀釋倍數D值無原始信息;(3)未寫明酸堿度檢測的方法標準;(4)鉛、鎘、汞、砷標液無溯源編號;未檢出無檢出限信息,且譜圖上無主檢、審核簽字等。
八、計算與數據處理
(1)檢測數據的運算應按標準規定的計算方法進行或按近似數的截取及運算法則進行。(2)計算應列出計算公式、計算過程,簡單計算可在記錄單上直接進行,復雜計算可用附頁進行。須進行數據處理計算時,按規定須舍去的異常值應該保留在原始記錄中,不應直接抹去。異常值的判斷按采用標準執行,標準中沒有規定的按GB4883-2008《數據的統計處理和解釋正態樣本離群值的判斷和處理》執行。(3)在數據處理計算中,當有效數字位數確定后,對有效位數之后的數字修約按GB8170-2008《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進行修約。修約的記錄方式采用箭頭表達,如修約15.4546,修約間隔為1,則正確的做法:15.4546→15。(4)當采用全數值比較法判定檢測結果,可以不對實則值或其計算結果進行數字修約處理。
九、原始記錄資料保管
原始記錄資料(包括電子存儲的原始記錄),保存期3年,對于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的檢驗原始記錄資料(包括電子存儲的原始記錄),保存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