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儀
摘要:在二十一世紀的網絡經濟環境下,人們逐漸進入網絡經濟時代,而網絡經濟是信息社會的經濟。主要是依據互聯網實施資源劃分、生產以及消費等行為。以現階段網絡經濟發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之間的關系,產業結構是網絡經濟發展的重點,明確網絡經濟對產業結構構成的影響,全面分析網絡經濟的產業結構特點。
關鍵詞:網絡經濟 產業結構 特征 信息技術
經濟全球化的急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促使人類進入到網絡經濟時代,不斷創新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生產等形式,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優化人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了依據,更為未來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網絡經濟的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現階段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不斷拓展網絡經濟,全面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社會發展環境的重要方案,有助于達到工業化和產業化發展的目標。
一、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平穩的發展,經濟增長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左右,失業率低于百分之五,通貨膨脹控制在百分之三前后,百分之八十的工人不需要擔心自己失業的問題,這一發展背景在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中是不存在的。經濟發展具備周期性,經濟危機也在不斷涌現。但是美國的經濟為什么可以持續發展呢?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提出了“新經濟”的詞語,這是因為其與以往經濟的發展形式存在差異,在發展中的邊際效益是不斷提升的,所以美國經濟可以持續發展,并且這一時期美國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較低。同時,這一階段世界經濟發展和合作組織提出了“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其主要是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劃分和應用為基礎。直到現階段,知識經濟的理念得到了各個學界的支持,并構成了相對來說統一的理念。知識經濟是依據新發掘、新理念以及分析、創新,結合知識為中心的經濟,在發展中不斷創新,促使新的超越舊的,舊的逐漸退出市場,并讓新的占據市場重要地位。
在工業經濟發展時代,高速公路是基礎設施的重點,而在知識經濟發展時代,數字網絡是基礎設備的中心。整體經濟并不是依據地理位置進行設計的,而是依據網絡位置進行操作的,網絡空間是知識經濟時代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同時,計算機產業和通信產業是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速度最快的產業,而這些與網絡技術相關的產業經濟也構建了網絡經濟,在發展中的特點是以信息行業和服務行業為主導。網絡經濟的價值不但可以展現出整體經濟發展效益,且可以為整體經濟的發展創造全新的平臺,促使整體社會經濟得到質的飛躍。
二、網絡經濟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產業結構是指經濟發展中,各個產業部門的比重和關聯。產業結構中包含了較多的內容,不但包括構建經濟系統各產業部門占有的比重關系,而且包括各產業部門之間的關聯和各自的作用,結構和內容的改變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引導作用。產業結構既可以展現出生產結構的改變和市場結構的改變形式,也可以展現出社會結構和經濟形態的改變??傮w來說,網絡經濟對產業結構構成的影響主要分為三點:
第一,知識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引導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網絡經濟自身就是一種知識產業,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中心,需要在知識經濟發展背景下最先發展。計算機行業、軟件業和電子通訊業在近十年的發展速度最快。隨著網絡技術和網絡平臺的發展,促使知識的傳遞速度越來越快,且受到知識共享性特點的影響,依托于網絡一起開發也將成為發展的重點。網絡可以將參與者整合到一起,構建龐大的智能團,促使新知識不斷深化和落實。由此可知,網絡可以讓知識產業更快拓展。
第二,網絡經濟讓傳統產業具備輕型化和軟化的特點。這一特點是指在社會生產階段中,體力勞動和物質資源的投資較少,腦力勞動的投資較大。在未來發展的社會經濟中,網絡是中心,每一個想要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企業,都需要與網絡結合,同時產業的內部資源也可以依據網絡進行整改,促使產品的設計和銷售等工作更具優勢,在發展中最直接體現在產品的推廣廣告和銷售工作中。
第三,產業間的劃分模糊化。工業經濟的重點就是制造業,一般情況下劃分的第一產業有農業和發掘業;第二產業有制造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在現今社會環境下出現的信息產業,人們稱為第四產業,實際上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制造業和服務業正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而信息業自身也與制造業、服務業相關,這樣促使服務產業尤其是提供知識和信息服務的內容逐漸演變成社會發展的中心。
三、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
第一,構建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一方面可以構建不斷創新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優化素質培訓工作,并在發展中構建創新型市場系統,為企業創造優質的、寬廣的經濟環境。
第二,高起點發展知識產業。因為受到歷史發展中各項因素的影響,中國錯過了兩次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而我們以往工業經濟的勞動生產效率,是英國的三十分之一,美國的三十六分之一,日本的四十分之一的背景下,整體世界經濟發展又出現了改變,從以往的工業經濟發展向知識經濟開始轉變。因此,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隨著微電子技術、納米技術等科技技術的應用,衛星通訊、全球定位系統以及高度傳遞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技術不斷創新的背景下,信息產業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信息也演變為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傳統產業的知識化再造。產業結構一定要展現出和諧性,以往產業影響著一個國家發展的平穩性和持續性。若是以往產業得不到發展,知識產業的發展也將會獲取資金和市場的約束,難以得到全面發展。隨著網絡經濟的拓展,信息傳遞速度也將越來越快。網絡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也會增加人民需求數量。一個優質的產品并不代表它是一個好的產品,只有符合消費者個性需求、知識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得以長久推廣。在網絡經濟發展背景下,所有產品都可以被模仿,只有企業自身不斷創新,不斷優化產品的知識含量,企業才能持續發展,傳統產業的知識化再造也將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重點。
第四,構建國際化的產業結構。網絡經濟的發展展現出兩大特點,一方面是全球化,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在中國發展歷史中,跨國公司正在結合其國際分工系統優化中國產業。在中國進入到WTO后,國內的產業調節也是發展的重點。對于傳統產業而言,要有選擇的調節,那些對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影響較大,或是具備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要進行重點發展,其余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要選擇放棄。
四、網絡經濟的產業結構特征分析
具備網絡外部性特點的“網絡產業”提出了大量的市場規律,在這些規律的影響下,廠商的言行舉止、產業構成等都展現出了新的特征。在這一背景下進行分析,可看出“新經濟”在發展中是存在的,且影響著社會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發展。相應特征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一個廠商可以自主選擇技術,配備強網絡外部性的市場,且是“贏者通吃”的市場。在市場當中,市場份額和利潤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第一大廠商的市場份額可以輕松達到第二大廠商市場份額的多倍,而第二大廠商的市場份額也會成為第三大廠商市場份額的幾倍。這種特殊的市場結構表明,就算N很小,第N個廠商的市場份額也依舊是微乎其微的。通過調查分析可知,若市場中只有四個廠商,在平衡發展的情況下,前三位廠商的市場份額將會達到百分之六十四,百分之二十三和百分之八,第四個廠商占據的也只有百分之四。這種形式下導致市場份額和利潤水平存在區別,且是市場在網絡外部性和非兼容性技術影響下的自然平衡結果。新企業的進入難以整改現階段的市場結構,致使競爭水平過低。同時,在位企業可以結合結構壁壘和方案壁壘獲取更多的效益。
第二,在網絡外部性的影響下,一個產品擁有的市場規模越大,其構成的網絡收益也就越大,這樣導致消費群體剩余和生產者的剩余過多,也就是說壟斷可以提升社會效益。由此可知,所有可以讓市場均衡發展的影響方案都是沒有意義的。若是構建一種全新的市場構成,最終的結果也只是讓市場在新的發展水平中構建“不科學”的平衡。
第三,雖然市場的“不公平”是其自身平衡發展的結果,在沒有進入到壁壘的背景下競爭也無法整改市場結構,但并不是說競爭是微乎其微的。在發展中,要想成為市場的引導者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進入企業之后,可以結合成本領先和產品差異方案構建優勢,拓展發展規模,解決問題。在競爭激烈的發展環境下,具備優勢的廠商難以依據壟斷定價獲取壟斷效益,只能依據技術創新和產品聯合的形式構建兼容產品群體,有效應用網絡外部性,促使其可以規?;陌l展。由此可知,創新是市場競爭發展的必然結果。
第四,高科技企業具備的行業結構特征。對持續發展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而言,若是可以依據技術生態系統展現網絡外部性的引導性,將可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占據重要地位。對政府而言,若是可以提出公平、公開以及公正的政策推廣環境,保持符合發展的壟斷和競爭格局,將可以為產業發展和獲取社會福利提供動力。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網絡經濟的持續發展,信息化建設速度的不斷提升,必將會為國內外的投資人員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網絡經濟也將在發展中,成為世界的主導經濟,促使世界經濟發展和社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