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王燁
摘要:本文從北京大規模進行人口疏解的背景下,研究北京市人口疏解、社區商業分布的現狀,分析目前社區商業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對疏解后新城的社區商業體系的構建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人口疏解 社區商業 對策
一、北京市人口疏解現狀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舉措的實施,北京市人口疏解問題也日益被大家所關注。之所以要進行人口疏解,主要是出于兩點原因:一是由于北京市人口過多引發的“城市病”的問題。另一個是因為人口流動失衡帶來的經濟發展結構的失衡。
而在近期發布的《北京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提出,要將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在2020年控制在2300萬以內,2020年以后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線上。但是隨著人口疏解這一舉措的日漸實施,中心人口外遷和疏解,對于新城的建設和規劃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由人口疏解引發而來的與居民生活相關的基礎性問題…社區商業體系建立的問題的重要性就日益凸顯。
二、社區商業現狀
由于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中心商業區的設施配套服務已經趨于飽和狀態,競爭十分激烈。同時隨著政府的政策規劃逐步向外遷移,非核心區域也逐步成為新的發展點,居民也逐步由核心區向非核心區遷移。但是大多數居民仍然是在市內上班、居住在郊區,出現職住分離、“鐘擺式”的生活現象,造成了居民上班時間成本增加。基于這個現狀,人口疏解后建立新型的社區商業體系迫在眉睫。
三、人口疏解后社區商業體系存在的問題
隨著首都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環首都地區的經濟也逐漸發展起來,其產業發展也不斷帶動人口向外疏解,使開發商加大社區建設的開發力度,所以與之相配的社區商業建設規模也不斷擴大。但是在初期階段,社區商業體系仍在社區商業體系規劃無秩序、規模過大人均面積過剩、服務方面和經營方面等存在問題。
1.政府規劃引導不足。政府在實施產業轉移后,會帶動人口向外擴散。開發商在建設新社區的基礎上,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就會加大對社區商業的開發。但是社區商業過度開發,就會出現商鋪過剩的問題。無論對于社區的形象還是資源來說都是不利的。而且在社區中大多是以住宅底商為主,這種分散的狀態也使得物業管理難度加大,也不能形成一系列社區商業體系。這說明在開發初期,政府在社區商業布局和商業業態方面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劃和引導,導致了社區商業的無序狀態。
2.配套設施相對落后。在環首都區域居民區一般是離市中心有一定距離的,而且大多社區的商業模式都是以住宅底商為主,這種類型的商鋪商品相對較少,僅能夠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蛘哂行┥鐓^商業街距離較遠,還需要有一些代步工具或者中間休息的區域等。
3.經營模式效率不高。這種情況下的社區商業大多是以底商模式經營的,底商經營也多數是家庭的自發性經營,就會缺少一些規范性,使得經營效率低,就不利于社區商業體系向更高層次發展。
4.業態結構不夠完善。就目前來看,社區商業一般僅能夠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從業態結構上來看,還是相對不夠完善的。業態結構主要集中在餐飲、食品等快消方面,而在居民生活所需的家庭服務方面的項目卻很少有人經營,或是服務質量較差,就會降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四、對社區商業體系再構建提出的建議
1.加強政府的規劃和引導。政府在提出產業轉移政策時,應當對該地區的住宅區域的配套社區商業加以規劃和引導,不能放任開發商肆意開發。在甄選開發商時,應當本著資源充分利用的原則,對于過剩的資源要給予適當的懲罰政策。同時政府也要明確各個商圈的輻射范圍和功能范圍,才能使社區商業更好的為居民服務。
2.完善社區商業配套設施。由于大部分社區商業都是底層商鋪或者是沿街的商業街。有的從這一段到另一端的距離過長,也會使居民在前往的路上感到疲憊,所以要在中間適當配置休息區域。同時應當在商鋪周圍增加一些短途的交通工具,如共享單車的普及。
3.多種經營模式并存。傳統上來看,社區商業的經營模式都是底層商鋪的夫妻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經營的商品局限性太強。所以要增加多種經營模式也勢在必行,如購物中心、商業街等。不僅商鋪要多種方式并存,在互聯網繁榮的今天,居民也要學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
4.多種業態共同發展。目前居民對于社區商業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餐飲、服飾等這些基礎業態,還延伸到能夠滿足居民的各種“享受型”業態。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區也應當考慮線上購物與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提高整個社區的電子化服務,打造更高端的社區服務體系。
五、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病等問題層出不窮。政府實施的產業轉移政策也帶動了大規模的人口向郊區疏散,緩解了主城區的人口壓力。在人口疏解的情況下,郊區的社區商業體系必須要得到重視,才會使居民免去職住兩地的后顧之憂。所以建立完善的社區商業體系,不僅需要政府合理的規劃和引導還需要社會更方面的全力配合,這樣才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務,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社區商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