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云帥
摘要:本文針對福山區2017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2017年上半年 經濟運行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全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運行緩中趨穩,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大壓力,服務業發展后勁略顯不足。
一、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地區經濟緩中趨穩
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69.21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54.39億元,增長7.4%。
(二)工業運行保持良好
上半年,我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2%,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0.6億元,同比增長6.8%;利潤累計完成8.06億元,同比增長7.1%。
(三)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社會消費呈平穩增長態勢
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7億元,同比增長11.7%。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9億元,增長12.2%。
(四)對外貿易走出低谷,實現快速增長
上半年,全區進出口總額50.28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進口16.57億元,增長1.9%;出口33.71億元,增長30.9%。合同外資1.7億元,同比增長90.4%;實際使用外資5.31億元,同比增長9.2%。
(五)財稅收入增長緩慢
上半年,我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67億元,可比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所占比重48.2%,同比下降0.77個百分點。
(六)居民收支平穩增長
上半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885元,同比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923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6元,同比增長8.3%。
二、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不利形勢和問題
當前,影響全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仍不少,表現為新老問題交織在一起,內外不利因素相互糅合,需要綜合解決。具體表現為:
(一)工業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面臨諸多困難
一是從工業增長格局看,支撐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主要為三大主導產業。過去幾年我區汽車零部件企業經歷了較高速度的增長,隨著刺激政策逐漸減弱以及車型間競爭差異,我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面臨很大壓力,增幅也遠低于以往的繁榮水平。裝備制造業受宏觀經濟中低速運行影響,比如一些空調裝備業、工程機械業發展速度呈減緩趨勢。只有主導產業形成合力,才能對我區工業產生強大的拉動作用。二是新投產企業整體拉動作用不強。我區工業經濟發展主要靠原有老企業的增長拉動,但部分企業已達到生產飽和,缺乏高增長潛力。四是供給側改革影響部分企業。鋼鐵去產能的供給側改革逐步推進,冶煉爐拆除使企業上半年用電量同比減少37%,有利緩解我區節能降耗的壓力。另一方面,競爭力不強、產能部分過剩的企業,已達不到規上企業標準。
(二)服務業總體核心競爭力偏低,服務業持續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我區服務業企業的基本狀況是“低、小、散、弱”,即層次低、規模小、分布散、競爭力弱,缺少龍頭型帶動作用強的大企業。同時,行業仍集中在傳統的服務業中,還沒有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主導產業,尤其是缺乏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全區范圍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的服務業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大多數服務業主體呈現出規模小、分布散、檔次低等特點,缺乏質量品牌意識,至多滿足的是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這種低層次的產業發展格局也是服務業總體核心競爭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相對于我區較快增長的經濟現狀來講,服務業發展仍顯得有些滯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沒有出現明顯的提升。全區經濟發展重心始終落在工業上,特別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工業發展集聚度有明顯提高,服務業呈現出與工業發展脫節的跡象,實現同步發展仍存在較大的阻力。
(三)固定資產投資制度改革,大項目短缺,審批進度滯緩,勢必將影響投資數據
一是今年將進行投資試點改革,5000萬以上投資項目和房地產項目全部實行財務支出法統計,同時億元以上入庫的項目申報需提交的材料及審核也將更為嚴格,增加了投資統計工作的難度。二是投資項目是投資數據的有力支撐,但今年以來我區入庫投資項目個數不足,直接影響我區投資的持續增長。三是項目審批手續嚴格、審批周期相對較長,直接導致很多項目特別是大項目不能順利開工。四是受企業利潤下降、市場預期改變以及融資環境影響,企業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下降。
三、對策建議
總的來看,上半年全區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同時,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我區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深入分析研究全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在當前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市場需求未現明顯好轉的形勢下,要加強預判研判,強化分類指導,堅持綜合施策,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一)多措并舉穩預期,不斷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活力;
(二)適度擴大總需求,不斷鞏固經濟穩定增長基礎;
(三)堅持產業強區不動搖,科學合理調度工業經濟運行;
(四)高度重視,多措并舉,進一步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
(五)通過增收入保民生,拉動經濟穩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