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昌文
摘要:近幾年來,區塊鏈技術迅速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它的核心機制也引起了科學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成為繼互聯網之后又一全球追捧的話題。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結算、數字票據、銀行征信管理等諸多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將會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哪些影響?它目前正面臨著那些方面的挑戰?傳統商業銀行又應該如何在這一新的科技浪潮中引領先鋒呢?正確認識區塊鏈技術對商業銀行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區塊鏈 商業銀行 挑戰 對策
一、區塊鏈技術及其特點
區塊鏈是按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按順序相連,以此組合成鏈式數據結構的分布式賬本。又因運用了密碼學的方法,數據區塊不能篡改、也不能偽造。該技術的以下特點對于銀行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一)去中心化
利用純數學的方法建立信任關系,借助開源算法來使系統運作規則透明公開。區塊鏈技術使用了分布式核算、存儲,沒有中心化的硬件、管理機構,因此,所有節點具有均等的權利義務,系統數據的維護由具有相應功能的節點共同來維護。
(二)安全性
整個系統將以分布式的網絡形式,使每個參與節點都能得到完整數據庫的副本。信息經驗證進入區塊鏈后將永久保存,數據庫上單個節點的數據無法修改,也不會影響其他節點上數據的內容。系統中節點越多,計算能力越好,系統中的數據安全性也會越高。
(三)透明性
除了私密信息被加密之外,其他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使用公共接口,查詢區塊鏈數據或開發相關的應用程序,保證了整個區塊鏈系統上信息的高度透明性。
(四)隱私性
區塊鏈技術用公鑰地址代替了用戶信息,使數據不用綁定到個人,從而別人不知道背后的交易者,實現了匿名性。故人們可以在享受信息的透明和公開之余,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信息。交易透明又匿名的這種特點,既保證了數據的公開性,又保護了交易者的隱私性。
(五)去信任化
記賬信息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網絡公示,而不需要第三方進行甄別,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使信任成本趨近于零。
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區塊鏈技術不斷取得進步和提升,其應用領域也已突破最初的數字貨幣領域,在各種不同領域都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不過目前,除了在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領域之外,區塊鏈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仍處于探索、研發的階段。
(一)數字貨幣
這一年來,數字貨幣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12月19日,全球市場上共有1300余種數字貨幣,總市值將近6000億美元,24小時交易量約334億美元。而年初時,數字貨幣總市值僅有不到180億美元,一年間總市值增長了30余倍。其中,市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358種,市值超過1億美元的有113種,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有29種。市值排行前五名為比特幣、以太坊、BCC、瑞波幣、萊特幣,它們的總市值之和達到了76%。
相對于現在流通的傳統貨幣,數字貨幣具有很多優點。首先,數字貨幣科技含量更高,不易偽造;其次,數字貨幣交易速度更快,發行和流通成本更低;再次,數字貨幣分拆能力較強,使得小額支付更加方便;另外,數字貨幣實現了資金流向的全方面追蹤,交易透明度較高,可以減少洗錢、逃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增加了央行對貨幣供給、流通的控制力,也可幫助監管機構充分監控和評估風險。最后,數字貨幣可以提高交易者的資金流動性,利于平穩利率期限結構和利率傳導機制。
同時,數字貨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擴展到其他金融領域,用來確保金融業務等領域的資金、信息安全,從而提升整體社會效益。
(二)跨境支付與結算
據報告,跨境支付收入構成的92%是B2B支付,而其中的90%經過銀行來完成。雖然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已經使結算、清算的速度接近實時交易,但仍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如成本高,安全性低,便利性低,結算流程長,在途資金大。區塊鏈技術的引入,能夠減少眾多國家銀行、代理行、交易所等中間環節,大大縮減第三方金融機構之間的中間環節,降低手續費和交易成本。與此同時,點對點支付可以加快結算、清算的速度,提高了資金使用率,也提高了整個過程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目前,許多知名公司都在利用區塊鏈技術逐步開發跨境支付、結算技術。Ripple公司的一項基于區塊鏈的技術,使得銀行問跨境匯款交易只需8秒,而使用傳統支付模式則往往需2-6天才可完成交易。2017年年初,招商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跨境直聯清算業務正式啟用,使之成為第一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賬戶統一視圖、跨境資本歸集三大場景的銀行。
(三)數字票據
目前傳統電子票據仍需要人工操作,又因眾多中介機構參與其中,現有票據業務存在著很多管理漏洞,各種風險事件頻發。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則與此大不相同,數字票據主要有以下核心優勢。首先,票據價值傳遞可以實現點對點交易,去中心化的特點能夠有效地消除交易中介的作用。其次,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成本較低,能夠降低中心化帶來的運營風險。三是可以有效地防范票據的市場風險。四是使市場秩序更加規范,從而降低了監管的成本。數字票據不可篡改、不易丟失、交易全程可追蹤,安全性、透明性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證。
2017年年初,國內首個票據行業區塊鏈應用“海票惠”正式上線應用?!昂F被荨钡膽脤@著提高票據流轉的效率,并保證其安全性,可有效滿足大量票據流轉和融資的需要。同時這也意味著國內企業在研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方面已逐步走向國際先進水平。
(四)征信體系
商業銀行開展信貸業務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借款人的金融信用。商業銀行需要實地考察債務人、擔保人的資質、信用狀況等信息,或經客戶授權,從央行征信中心下載信息。傳統征信體系存在著信息不完整,數據陳舊,效率低下,使用成本高等諸多問題。
而區塊鏈技術的引用,使得相關信用信息能夠自動記錄、存儲在區塊鏈系統的每個節點上,也使得征信體系信息更加透明、無法修改、使用成本更低。在借款人申請貸款時,銀行就可以直接調取區塊鏈數據,實時獲得借款人的賬戶信息、資金借貸明細等,完成征信,省去了申請征信查詢、充分了解客戶的重復工作,更有利于流動性管理。同時系統間信息可以實時共享,改變了雙方日終對賬的傳統模式。
三、區塊鏈技術對商業銀行的潛在影響
(一)打破信用管理模式
現有的銀行征信方式主要是央行集中管理信用數據,商業銀行和征信中心共享信用數據。而區塊鏈技術使得征信相關的金融交易數據能直接位于區塊鏈上,通過對程序代碼的認證,亦可在執行過程中完成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的評估和決策。因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區塊鏈,直接完成信用審核,克服了現有模式下信息不全,數據陳舊,環節多、成本高等問題,也改變了傳統的信用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處理效率。
(二)改變傳統支付體系
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現有的結算、清算方式。目前主要依靠支付清算中心來進行銀行間支付和清算,需要經過發起支付,信息反饋,會計核算,交易對賬,余額對賬等一系列復雜的流程,耗時較長,成本較高。而區塊鏈系統可實現商業銀行問的點對點支付,省去中間環節,繞開支付中心體系。亦可在跨境支付結算方面省去代理鏈,實現點對點支付,從而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提高了支付的效率。
區塊鏈技術可能徹底改變支付方式,因此對銀行業的支付體系有著巨大的潛在影響。一方面,銀行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獲得更高效的支付,實現點對點交易,從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也為信用、風險管理提供更加充分可信的分析資料,其在在成本和穩定性上都由于傳統銀行。這將對銀行傳統的運營模式提出挑戰,需要銀行對現有系統進行更廣、更深的改造。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使得銀行在支付、結算和信貸業務上的優勢逐漸淡化。
(三)提升銀行業務運營效率
金融機構需要大量的人員從事交易的登記和結算,一些復雜的交易還需要人工操作。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這類工作的效率。對于涉及多個交易主體的復雜交易,交易觸發條件復雜,區塊鏈技術可以顯著提高交易記賬等工作流程的執行程度和協同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貿易中,銀行作為跨境支付交易的中介機構,其在結算、清算等方面效率低,在途資金大,難以滿足客戶需要。而區塊鏈可以繞過銀行等中介機構,進行實時交易,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性。
(四)有效降低監管成本
現在,傳統銀行為了適應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日益增加征信、風險管理、反洗錢、反詐騙等方面的成本。而區塊鏈技術公開透明、不可修改的特性使之能夠有效地識別和防止詐騙、洗錢等非法活動。
四、商業銀行區塊鏈技術實踐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高安全性、公開透明、去信任化等諸多優點,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該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仍面臨著技術、監管等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
自數字貨幣問世以來,不時會發生失竊事件,這不僅暴露了區塊鏈技術安全方面的問題,也打擊了市場參與者進一步使用的信心。區塊鏈技術的不可修改導致交易事后無法退回,靈活性較差,目前缺少相應的追索機制。另一方面,區塊鏈目前還無法同時為數百萬用戶提供某些應用程序的使用。此外,區塊鏈目前還缺乏可廣泛使用的配套程序,不利于市場參與者對區塊鏈應用的認識、接受程度。
(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受到了國家制度的限制
首先,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改變了貨幣發行和監管機制,對現有貨幣體制和監管制度產生了沖擊。比如,數字貨幣不僅對法定貨幣構成了挑戰,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和效應,因而削弱了央行宏觀調控的能力,會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其次,其運作方式也可能影響現有稅收結構,需要相應的稅收方式調整。再次,由于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期待,法律制度相對滯后,導致了區塊鏈相關領域缺乏必要的制度、法律保護,增加了市場參與者面臨的風險。
(三)應用區塊鏈技術所需成本較高
銀行必須確保同時滿足經濟利益、監管要求,以及結合傳統銀行業的基礎設施。而區塊鏈技術對現有制度的改變較大,其初期建設基礎設施需投入大量前期成本,可能會遇到較大的內部阻力。
(四)缺乏與區塊鏈相應的體系
目前區塊鏈技術還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諸如各種數字貨幣、開發語言等,目前都沒有統一的標準。甚至連與區塊鏈技術緊密相關的去中心化存儲、傳輸、地址和空間管理都還沒有成熟的方案,也缺乏可靠的實踐數據。區塊鏈系統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五、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但其諸方面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在這次科技浪潮中,商業銀行是成為引導者還是成為被取代者,取決于銀行如何應對、如何調整自身的現有定位。針對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產業鏈金融的發展前景和主要挑戰,本文建議商業銀行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應對,力爭成為區塊鏈技術領域的領頭羊。
(一)抓住機遇,爭取標準制定話語權
已有超過70家國際頂級金融機構加入國際上重要的區塊鏈聯盟組織R3CEV,諸如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也位列其中。中國也已經開始建立各種區塊鏈聯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紛紛成立了區域區塊鏈組織。商業銀行一定要抓住機遇這一黃金機遇,積極參與制定區塊鏈相關的發展規劃、行業標準、技術接口、支付標準、行業標準等,力爭在后續的標準制定中保持一定的發言權。
(二)開展研究,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短期內仍將以實驗探索為基礎。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整合各部門建立聯合區塊鏈研究工作組,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監管政策、行業趨勢等,重點研究產業鏈金融業務,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與票據交易、信貸合同、結算清算等業務的結合研究和創新業務場景的解決方案。其次,商業銀行應盡快培養相關新型人才,建立區塊鏈技術和人才儲備的核心優勢,以此在金融技術革新的浪潮中拔得頭籌。此外,商業銀行也需進行廣泛的合作,抓住投貸聯動的黃金機遇,投資合適的區塊鏈創業公司或適時啟動戰略合作。
(三)搶占先機,開展區塊鏈業務試點
區塊鏈可以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提高業務運營效率,但其并不能顛覆銀行業現有的利潤池組成。首先,雖然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弱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力,但它主要影響的還是后臺運營處理的部分,銀行可以應用區塊鏈系統取代重復的人工操作,進一步構建新的運營系統試點。其次,盡管區塊鏈技術在降低銀行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但若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優良特點,率先開展相關增值服務業務試點,便可搶占市場先機,拓寬傳統利潤來源構成,從而減少其對銀行利潤的影響。
(四)推陳出新,調整銀行體制機制
要敢于打破傳統商業銀行現有的體制約束,增強網絡運營部門的獨立性、專業性,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在運營模式上,應加快從層級制治理結構向扁平化組織體系的轉變,可以建立獨立的手機銀行、設立互聯網金融部,或成立獨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風險管控方面,結合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更全面地評估雙方的信用風險,改善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