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方
為全面了解我縣貿易業的發展狀況,客觀真實掌握我縣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大行業發展成果及其對全縣經濟所作的貢獻,進一步做好爭先進位,提高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幅在全市排名位次,增加限額以上貿易業的納統率,促進商貿服務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按照縣統計局、縣商務局《關于開展貿易業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調研工作的通知》(魚統字(2017)14號)要求,我們對貿易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商貿業企業發展現狀
(一)商貿業總體情況
全縣工商注冊的貿易業個體工商戶9477戶(批發零售業8246戶,住宿餐飲業1231戶);工商注冊的貿易業企業1718戶(批發零售業1692戶,住宿餐飲業26戶),其中產業單位、分公司或連鎖店共169戶,獨立法人共1549戶(包括合作社5戶),其余1544戶獨立法人中,小微企業116戶,無經營場所,注冊地址在某公司、單位或住宅小區內的企業(皮包公司)有120多戶(僅注冊地址為華泰光源院內的就有27戶,注冊地址為職業技術學院的有15戶);稅務部門反饋繳納增值稅的商貿單位共866戶(包括個體戶和產業單位),占全縣商貿業戶數的7.73%。從1-6月份納稅情況看,稅收在1萬元以上的單位只有217戶,10萬元以上的單位僅僅21戶。
目前,統計部門共納統限上商貿法人企業46戶,其中批零企業42戶、住宿餐飲企業4戶。1-6月份,共實現限上法人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同比增長5.2%。
(二)收入達到或接近納統標準的貿易業情況
通過對納稅在1萬元以上的217戶商貿業單位的數據分析、對比,無論從經營收入還是繳納增值稅方面,無法滿足納統條件的商貿單位就有137戶,除已納統的46戶限上商貿法人企業外,接近納統范圍的法人企業只有18戶,如濟寧鼎銘商貿有限公司、魚臺銘澤商貿有限公司等;收入較大的產業單位6戶,如濟寧銀座商城有限公司魚臺分公司、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魚臺分公司、濟寧煙草有限公司魚臺營銷部等(產業單位經濟指標屬于法人單位本部納統);較大個體工商戶10戶,如魚臺縣聯友副食超市、魚臺縣新郎希努爾服飾專賣店、魚臺縣圣淘沙茶莊等。
針對18戶接近納統范圍法人企業的經營狀況,縣統計局和縣商務局聯合進行了入戶實地調研,通過詢問法人代表、查看會計臺賬等,收入達不到納統標準的法人企業11戶,其余7戶中,家庭式企業,無報表條件(無專兼職會計)的3戶。初步預計2017年完成新納統企業4戶,均為批發企業,目前未發現有零售企業和住宿餐飲企業符合納統范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配合程度較低,部分企業領導對統計工作認識不足。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企業領導不重視統計工作,不清楚企業“上規入庫”對企業的積極意義。有些企業主觀上甚至認為,統計工作對企業發展沒有幫助,企業沒有義務為統計部門報數,不想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因企業經營項目多,報表涉及幾個專業,報表繁索,怕露富、怕多繳稅,配合程度差等原因,使一些達到標準的企業也很難納入“四上”企業統計范疇。
(二)個體戶顧慮重重,轉企意愿不強、達不到納統標準。按現行的“四上”企業申報制度,只有法人企業才能申報納統。部分大個體和分公司雖達規模,但仍不能納入“四上”統計范圍,如濟寧銀座商城有限公司濟寧分公司、魚臺縣聯友超市等。同時,絕大部分個體戶轉為企業意愿不強。一是從稅收管理看,對個體工商戶相對寬松,建賬要求也較低,而對私營企業的要求高,稅費有可能增加;二是建帳必須聘用專職或兼職財會人員,導致經營成本增加;三是餐飲業個體工商戶,雖然規模比較大,雇工人數也較多,但是索要發票客戶少,實際繳納增值稅數額低,達不到納統標準。
(三)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資料不全,難以納入統計范疇。企業在申報納統時,需提交工商營業執照、利潤表及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等資料。有些企業收入雖達到“四上”企業標準,但其財務報表不是很健全,特別是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應稅收入達不到限額標準,因此,難以納入統計范疇。
(四)企業連續穩定性經營能力差,無專職會計人員,很難完成統計報表任務。按照“四上”企業報表制度,要求企業人員實行網上直報,報表多,指標復雜;企業一旦納統,一般要求報表具有連續性,退出困難,而且還要保留同期數,影響同比增幅。目前,大部分企業無專職會計人員從事網上直報工作,很難完成統計報表任務、保證數據質量。
三、促進商貿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大個體轉企。2017年7月21日,山東省出臺了小微企業治理結構和產業結構“雙升”戰略實施方案,建議政府盡快出臺配套措施,積極引導和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工商、稅務以及相關審批部門和各鎮街政府應高度重視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工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同時,建議設立“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通過對個體工商戶升級進行獎勵、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
(二)加大貿易業的培育和監管,推進批零住餐業的快速發展。一是合理布局,做好商業網點規劃、建設。二是加大貿易業市場培育,增強貿易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探索貿易企業市場發展的有效模式和途徑,培育大型貿易企業,扶持中小貿易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健全中小貿易企業服務體系,轉變零售企業營銷方式,建設貿易企業現代物流中心,積極發展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消費業態。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采取兌現獎懲措施。對當年新增“四上”企業并納入統計的,建議政府給予企業一定的獎勵和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提高企業上報數據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