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峪銘
作家梁衡這樣評價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她情超脫于女人,義超脫于平民,是亂世中的美人。”
李清照是一個美麗而溫柔的女子。她的“見有人來,襪劃金鉤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不知讓多少女子羨慕得黯然神傷;她的“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薄汗輕衣透”,不知讓多少男兒心疼得肝腸寸斷。
也許李清照從小受到父親的熏染,也許同宗李白的“斗酒詩百篇”激發了她的想象力,她的詞作中經常氤氳著縷縷酒香。她與人游玩,常常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她的酒中有樂;她與丈夫有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時,又常常“東籬把酒黃昏后”,她的酒中有愁;靖康之變后,國破、家亡、夫死,她傷于人事,“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她的酒中有悲。
無論是初為人婦的閑愁,還是國破、家亡、夫死的痛楚,李清照的生活都經常以詞煮一份孤獨,用酒澆心中塊壘。她在當時女子中,才氣“高絕一時”,可謂無婦人拘束之態,有男兒豪爽之氣。
李清照的詞中寫的不只是愁怨,不只是小女子之心緒,更有大丈夫之情懷。
我們記得抗金英雄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雄心壯志,也熟知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痛苦無奈,可誰知一個瘦弱女子發出的聲音,并不輸給熱血男兒。“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為了能收復淪喪的國土,李清照恨不得橫刀立馬,獻出自己的熱血與生命。
更可貴的是,對丈夫的不恥行為,她毫不留情地抨擊。丈夫趙明誠為建康知府時,遇城中叛亂,竟縋城而逃。那件事對李清照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她因丈夫沒有擔當的行為而心灰意冷,感到羞愧。后來,李清照與丈夫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烏江,她激憤地寫下了《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趙明誠站在她身后,聽后羞愧難當,深深自責。
不以親疏論大義,不以家事廢國事,李清照的這種決絕,讓自己陷入孤獨的深處。在那個亂世,像李清照那樣真性情的人,已不能像一根青藤,纏附于一棵大樹了。她無枝可依,只能做一棵樹,一棵孤獨、激憤且清瘦的樹。
李清照是一個不屈服于命運安排的人,就像一個獨行客,仗劍走天涯。她沖破重重阻力,再嫁張汝舟后,婚姻并不幸福,數月后便離異。
回望歷史長河,不知有多少美女、才女,豐富了我們的認知,開啟了我們的想象。李清照集美女、才女于一身,且有著陽剛之美,給人以一種力量。李清照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遠大的抱負。李清照在文學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責任編校/陳姣)
她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她寫富貴而不鄙俗,寫嬌美而不輕佻。
即使隔了八百多年,讀她的詩詞時,我們依然能感覺到她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