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忠良 編輯/青鳥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目前慢阻肺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與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至2020年,則可能上升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即慢阻肺,是呼吸系統常見疾病,成人發病率高達15%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廣大百姓對于如何防治慢阻肺,還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甚至因此加重了病情,延誤了治療,危及到生命安全。
慢阻肺的癥狀可以用3個字概括——“咳”“痰”“喘”。首先是“咳”,咳嗽通常是首發癥狀,往往連續數年,由間歇性轉變為持續性;其次是“痰”,咳嗽和咳痰往往相互伴隨,起初痰量少,部分患者在臨睡或清晨痰量較多;最后是“喘”,氣促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并隨病情發展而逐漸加重。
在所有呼吸系統疾病中,慢阻肺稱得上是最不動聲色的殺手。許多患者首次就診時肺功能往往已經下降到正常的一半,不少患者活動能力明顯受限。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慢阻肺,可以先做一個自我診斷:經常或每天咳嗽數次、經常有痰、比同齡人更容易感覺氣短、現在或曾經經常吸煙、年齡大于40歲。對于這五個方面,如果有三個或以上符合,那就要小心了,應向醫生進一步咨詢。
肺功能檢測是診斷慢阻肺的標準,也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而肺部CT檢查可以判斷肺氣腫、肺大泡及其程度。

慢阻肺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引起慢阻肺的原因有多種,吸煙是慢阻肺發病的重要啟動因子,是導致慢阻肺的首要原因。慢阻肺患者約90%是吸煙者,據統計,吸煙者的慢阻肺發病率為35.5%,遠高于不吸煙者的7.8%。治療慢阻肺,戒煙是最優的“特效藥”,戒煙可以明顯改善癥狀,減緩肺功能下降。那么慢阻肺患者是否可以用電子煙替代呢?根據研究報道,電子煙可以改變吸煙者的肺固有免疫反應,增加中性粒細胞炎性反應和黏蛋白的分泌,也就是說吸電子煙者出現了與吸煙者類似的氣道病理改變。因此,對慢阻肺患者來說,不是改用電子煙,而是應該主動克服心理依賴和尼古丁成癮的障礙,真正地戒煙。
除了戒煙之外,平時規范用藥也是延緩慢阻肺進展的重要手段。目前,臨床上推薦的藥物多為長效吸入制劑,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當然藥物的選擇、使用方法及使用技巧一定要得到專科醫生的規范指導。對于肺功能已明顯損害的患者,長期家庭氧療也非常重要,對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者可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感染是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免疫力和針對性抗體非常重要。對于冬春流感流行季節,可以注射當季的流感疫苗。而13、23價肺炎球菌疫苗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道免疫力。其他如免疫調節劑、中醫藥治療可以結合自身條件及醫師的建議適當嘗試,但缺少強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
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慢阻肺患者不可因呼吸困難而放棄運動,仍應根據自身體質及肺功能狀況,適當做一些體育鍛煉,如太極拳、呼吸操、散步等,可以很好地促進氧氣攝入和代謝物排出,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延緩疾病的發展進程。當然,肺功能嚴重損害的患者,一定要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
縮唇呼吸:用鼻子深吸氣,縮口唇作吹哨樣緩慢呼氣,盡量做到深吸慢呼,以不感到費力為度。每天鍛煉2次,每次10~20分鐘,每分鐘進行7、8次縮唇呼吸。
腹式呼吸:靠背坐或者躺下,用鼻子緩慢吸氣,數到2,吸氣時腹部外凸。縮唇呼氣,數到4,呼氣時腹部凹下去。
總之,選擇哪種鍛煉方式、承受多大的強度,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量力而行,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霾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尤其是PM2.5可被吸入肺內,刺激包括慢阻肺在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發作或加重。另外,空氣中的顆粒物可能含有一些致病菌或者病毒。所以,霧霾天氣最好不要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佩戴醫用N95口罩。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要避免長時間佩戴口罩,以免呼吸困難導致頭昏。還要指出的是,霧霾天也不能長時間關窗,最好2~3小時開一次窗戶,保證適當的空氣流通,可以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特別是室內有機顆粒污染。
出門后進入室內,要及時做三件事:洗臉、漱口、清理鼻腔。洗臉最好用溫水,可以將附著在皮膚上的霾顆粒有效清潔干凈。清理鼻腔時可以用干凈棉簽沾水反復清洗,或者反復用鼻子輕輕吸水并迅速擤鼻涕,注意避免嗆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