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曉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 編輯/一帆
眾所周知,肥胖所帶來的心理、社會問題,以及一系列并發癥或相關疾病,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且隨體質指數(BMI)上升,危險也呈陡增趨勢。肥胖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癥的危險因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肥胖癥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①肥胖并發嚴重鼾癥;②肥胖并發冠心病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③肥胖并發糖尿病和高脂血癥;④肥胖并發骨關節炎;⑤肥胖并發脂肪肝;⑥肥胖并發生殖—性功能不全等。肥胖者在罹患急性感染,遭受嚴重創傷,以及施行外科手術和麻醉時,機體的應激能力明顯低于正常人,一旦發生這些情況,肥胖者的病情發展和預后都比正常人差。另外,肥胖女性比正常體重女性更易罹患乳腺癌、子宮體癌、膽囊和膽道癌腫;肥胖男性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發生率也較非肥胖者高。

提到肥胖,日常經驗往往使我們聯想到氣喘吁吁的大塊頭,缺乏鍛煉的三高人群。而骨關節炎這個陌生的名詞,非專業人員甚至都沒聽說過,怎么和肥胖扯上關系,而且成為我們第一個要介紹的對象呢?骨關節炎,是日常生活中關節炎的一種,通俗來講,就像一臺機器因磨損、老化發生故障,引起患者關節疼痛、畸形、活動障礙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它也是導致成年人殘疾的常見原因,人體各個承重關節都是骨關節炎重災區,如髖、膝、足踝關節、腰椎等。目前研究表明,近一半肥胖癥患者伴有骨關節炎,它會加重關節面活動負擔,改變日常活動的姿勢,加劇關節的磨損。肥胖患者體重指數每增加1kg/m2,膝關節炎發病率增加15%;而年輕時的肥胖直接加劇中老年更換髖關節的風險。我們遇到過很多患者,因為骨關節炎這個病,已經更換了原本老化的關節,但過了5到10年,人工關節也由于磨損而要進行翻修或重新更換,有些患者甚至已經出現了畸形,歸根到底是體重沒有控制。肥胖時缺乏運動,有了關節炎就更不敢動了,體重自然降不下來,反而加重肥胖。

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胖子都打呼?躺在床上沒一會兒就鼾聲如雷,坐在沙發上話沒幾句便不作聲了。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記性越來越差,脾氣越來越暴,總覺得無時無刻都在睡,又時時刻刻睡不醒。這在醫學上叫鼾癥,主要原因就是肥胖。研究已明確,“三高”肥胖人群與鼾癥的發病率正相關,除了一部分因為本身呼吸道結構異常引起的打鼾患者以外(這種人往往都不胖),肥胖鼾癥人群采用上呼吸道的各類手術后最終效果都不太理想。打個比方,就像一條河,越窄的河段水流越急,要想讓水流變緩就要拓寬河道,肥胖人群拓寬河道的方法要靠降低體重,因此,如果你是胖了以后開始打鼾的,就要注意了,不減肥,鼾癥就擺脫不了。
大家對“三高人群”多有耳聞,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目前正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與肥胖一樣,生活條件的改善,大量食物的攝入是發生的主要原因。肥胖常常伴發“三高”,而“三高”人群往往都胖,不是么?“三高”是我們身體內威脅巨大的“隱匿殺手”,主要會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糖尿病等多種致命疾病發生,也是造成各種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三高”打破了正常人群體內的平衡,使得機體更易生長惡性腫瘤。更嚴重的是,目前調查顯示“三高”的發病越來越年輕,這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中青年將面對可怕的糖尿病、多種腫瘤、各種慢性心肺疾病。由于肥胖本身打破了機體的平衡,破壞了血脂、血糖、胰島素分泌等各種內分泌的有序調節,因此,忽視減重而靠針對“三高”的藥物治療,收效甚微。
肥胖帶來的直接危害不僅限于此,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面對的許多病癥根源確在肥胖。比如,不孕不育,街頭巷尾逃不過的各種小廣告讓我們產生置身于生育困難時代的錯覺,名目繁多的病癥轟炸你的眼球,但其實對于因肥胖而難孕育的患者,不論男女,絕大部分的癥結就是因為體內脂肪含量過多,導致內分泌紊亂,女性的月經紊亂、膚質粗糙、男性化等,男性陽痿、性功能減退等,一旦成功恢復正常身材,這些問題自然就得到了解決。
在社交上,我們觀察到肥胖人群特有的內向與悲觀,許多胖子的好朋友都是胖子,出門要面對各種異樣的眼神,不敢去商場,更不用提游泳與海灘。想去健身,而身體卻承受不住體重,與瘦子在一起總是被調侃的對象,于是更愿意宅在家里,更愿意找胖子傾訴,于是越來越胖。最近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消防隊員打破窗門將無法活動的巨大胖子運到醫院,這是個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此外,有調查顯示,肥胖直接影響求職,而且肥胖患者常合并抑郁,心理健康狀況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