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蕓 周劍平(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編輯/暖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英文簡稱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引起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已高達9%~10%。
慢阻肺的病名中有一個“慢”字,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它“慢慢來,不要緊,怎么會讓我們突然喪命呢”。其實不然。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由于吸煙、空氣污染等原因,目前全球已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預計患病率還會繼續上升,到2020年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國約有超過3 800萬患者。更為可怕的是,如此高的致死率并沒有引起人們對該病的重視。流行病學的調研結果顯示,慢阻肺以高致病、高致殘、高致死等特點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COPD患者治療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較好的活動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質量。因此呼吸功能鍛煉非常重要。患者可通過做腹式深呼吸、縮唇呼吸、有效咳嗽訓練、吹氣球訓練、有氧運動等進行肺功能鍛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害巨大

方法:患者取立位,體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臥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氣時盡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壓腹部,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一般吸氣2秒鐘,呼氣4~6秒鐘,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用鼻吸氣,用口呼氣,要求深吸氣、緩慢呼氣,不可用力,每分鐘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開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熟練后可增加次數和時間,使之成為自然的呼吸習慣。
方法:用鼻吸氣,縮唇做吹口哨樣緩慢呼氣,在不感到費力的情況下,自動調節呼吸頻率、呼吸深度和縮唇程度,以能使距離口唇30厘米處與唇等高點水平的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又不致熄滅為宜。每天3次,每次30分鐘。

為及時清除肺內及氣管內的痰液,每天起床后、中休時或臨睡前,可在空氣清新處做深呼吸運動,深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后主動咳嗽,使氣流從口、鼻中噴出,同時垂下雙臂。如此反復8~10遍。這時的咳嗽可促使肺部清潔,增強免疫力,保持肺活量。
選好合適的氣球,容量800~1000ml,患者先深吸氣后含住氣球,盡量把肺內氣體吹進氣球內。
指將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和擴胸、彎腰、下蹲等動作結合在一起的鍛煉方法。
研究表明:全身性呼吸體操可使患者的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氣容積)、MVV(最大通氣量)、最大呼氣高峰流速等主要肺功能指標明顯提高。
方法: ①平靜呼吸;②立位吸氣,前傾呼吸氣;③單舉上臂吸氣,雙手壓腹呼氣;④平舉上肢吸氣,雙臂下垂呼氣;⑤平伸上肢吸氣,雙手壓腹呼氣;⑥抱頭吸氣,轉體呼氣; ⑦立位上肢上舉吸氣,蹲位呼氣;⑧腹式縮唇呼吸; ⑨平靜呼吸。
根據病情制定有效的鍛煉計劃,掌握以呼吸體操及醫療體育為主的有氧運動等方法。鍛煉方式有散步、太極拳、體操、上下樓、騎自行車等。開始運動5~10分鐘,每天4~5次,適應后延長至20~30分鐘,每天3~4次。
運動由慢至快,運動量由小至大逐漸增加,以身體耐受情況為度。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顯著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規律用藥和日常康復鍛煉。如此,慢阻肺患者同樣可以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