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婕(上海瑞金醫院急診科) 編輯/暖陽

錢老伯今年72歲,既往有房顫病史,平時服用地高辛。一天早晨被鄰居張阿姨發現摔倒在大樓門口,當時錢老伯有口角歪斜、言語含糊不清,并伴有右側肢體無力、麻木。張阿姨立刻撥打了120,救護車到來后將錢老伯送往附近醫院,最后診斷為腦梗死。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是一個通用術語,是指腦部特定區域血液供應中斷后發生的急性神經學損害。腦卒中又可以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即為平時所說的腦梗死,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目前腦血管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據人群監測資料顯示,無論是城市或農村,腦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順位中都呈現明顯前移的趨勢。腦血管病還是致殘率很高的疾病。據統計,在存活的腦血管病患者中,約有3/4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其中重度致殘者約占40%。目前,全國每年用于治療腦血管病的費用估計要在100億元以上,加上各種間接經濟損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億元人民幣,給國家和眾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進一步加大防治力度,盡快降低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可干預與不可干預兩種,年齡和性別是兩個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卒中的危險性持續增加,55歲以后每10年腦卒中的危險性增加1倍。世界各國普遍存在性別之間的明顯差異,從總體看,腦卒中的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1~1.5)∶1。此外,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還有種族和家族遺傳性。
可干預的一些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酗酒、血脂異常、頸動脈狹窄等。國內外幾乎所有研究均證實,高血壓是腦出血和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治療目標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減少腦卒中等合并癥的發生。當血壓水平<140/90毫米汞柱時可明顯減少腦卒中的發生。有糖尿病和腎病的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應更低一些,以<130/80毫米汞柱為宜。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都與腦卒中密切相關,其中房顫是腦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綜合分析結果表明:應用華法令治療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發生的相對危險減少68%。鑒于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建議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126mg/dl)的水平。

腦卒中的常見癥狀包括:(1)癥狀突然發生;(2)一側肢體(伴或不伴面部)無力、笨拙、沉重或麻木;(3)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4)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5)雙眼向一側凝視;(6)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7)視物旋轉或平衡障礙;(8)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9)上述癥狀伴意識障礙或抽搐。當出現上述癥狀時應意識到腦卒中的可能性,對于突然出現神志模糊或者昏迷的患者也要意識到腦卒中的可能性,此時應當盡快將可疑患者送往醫院急診室或撥打120由救護車運送。同時盡可能向醫務人員提供確切的發病時間,因為這將關系到急診治療方法(如溶栓)的選擇。
為了預防腦血管疾病,普通百姓應了解自己的血壓,尤其是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應該經常測量血壓。其次,定期體檢。40歲以上的人定期體檢是非常必要的保健措施,一般每年檢查一次為宜,了解自己的心臟功能有無異常,特別是有無房顫或缺血性改變,同時也應檢測血糖和血脂水平;然后,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活動,注意勞逸結合。多吃一些含蛋白質、纖維素較高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等,少吃鹽和高脂飲食。最后,克服不良習慣,做到不吸煙、不酗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