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連芝

政府補助作為政府進行市場宏觀調控的最直接方式,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政府使用,來源政府的財政收入,發放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政撥款。
財政撥款是政府給予企業的無償的資金,通常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企業只能將這些資金用于某些特定的目的。
(2)稅收返還。
稅收返還就是國家通過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退還給企業一部分稅收,是對企業的稅收獎勵。
(3)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
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就是政府無償發放給企業的非貨幣性的資產。比如,劃撥給企業的土地使用權等。
(4)財政貼息。
財政貼息就是政府幫助企業償還部分貸款利息,通常是政府為了幫助特定行業領域的發展。形式通常有兩種,一是直接給企業資金獎勵,二是資金給銀行,讓銀行給與貸款利息的優惠獎勵。
我國政府在政府補助這塊的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在近幾年中變得越來越高,企業獲取補助現象也相繼增多。研究政府補助問題擁有積極的現實作用。
Fox和Heller(1999)研究發現,俄羅斯政府在進行企業行為的時候,往往在國有企業中扮演雙重角色。Shleiferetal(1994)則研究發現政府為了自己的經濟,社會,政治目標,會給國有企業制定一些任務,一些甚至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所以政府給企業資金補助支持。Eckaus(2006)對國內出口企業的研究發現,政府為了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情況而對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發放政府補助,使其渡過難關。Mansfield(1950)等人的研究發現,市場上的專利往往會被其他企業快速模仿,這樣使得創新型企業的競爭壓力
加大,投資回報減少,從而影響他們對產品創新的積極性。Gerd和Benedict(1999)的研究發現,為了使創新型企業有生產下去的土壤,政府會通過補助扶持這些創新型企業,帶動社會的創造力。王蓉(2011)研究發現,不同行業所得到的政府補助差異很大,高新技術行業和民生醫藥行業獲得的補助相對于其他行業會更多。呂久琴(2010)年研究表明那些看起來獲得政府補助概率比較高的公司卻并不一定會獲得高補助,但是涉及高新技術行業和民生行業的企業獲得政府補助的金額會相對比較高。
政府補助具有雙面性??梢杂兄谕七M企業的發展,但是,又可以讓市場發生亂象。分析和了解了同花順數據庫信息,發現到2014年上半年為止,減掉非經常損益之后的凈利潤是虧損的上市公司,足足131家,通過政府補助達到盈利的就達73家。對比2011年至2013年的數據計算,凈收益為盈利,減掉非經常損益之后為虧損的企業就有106家、242家和290家,通過政府補助達到盈利的就達57家、106家和108家。凈利潤和政府補助相差最為懸殊的三家公司是海倫哲、太化股份和曙光股份,2014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依次為12.24萬元、126.15萬元和218.71萬元,政府給予的補助金額就有998.75萬元、2750.98萬元和3925.11萬元,是所有上市公司凈利潤的81.62倍、21.8倍和17.95倍。
從資料來源的便利以及代表性來考慮,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太化股份當作案例研究對象。太化股份全名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最早的三大化工基地之一的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發起注冊的。
2012年太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凈利潤為18,804,251.18元,總計收到政府補助16項78,358,079.50元,表格如下:

政府補助項目 政府補助金額(元搬遷前期費 38,330,698.56焦爐裝煤出焦煙塵治理改造 100,000.006萬噸/年離子膜燒堿技術改造工程 2,400,000.00焦爐煙氣余熱回收項目 600,000.00焦化分公司環保綜合治理項目 500,000.00焦化分公司停產危險廢物安全處臵 500,000.00篩貯焦系統改造 2,571,428.58篩焦樓系統改造工程以及工業污水零排放及環保應急系統工程 5,928,571.43焦爐氣制硫酸銨技改 3,000,000.00污水三期改造 1,535,714.28導熱油蒸氨粗苯改造 3,805,952.38濕法脫硫裝臵改造項目 2,166,666.66苯加氫精制技術改造項目焦炭技改 2,369,047.6112萬噸粗苯加氫項目 3,000,000.00粗笨加氫污染減排綜合改造工程 2,600,000.00環保節能 8,950,000.00總計收到政府補助 78,358,079.50
2013年太化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為-282,100,512.66元,總計收到政府補助只有兩項為33,185,165.61元:1.搬遷前期費3,018,498.95元;2.遞延收益攤銷166,666.66元。今年的政府補助和上一年相比實在是有點寒酸。
2014年太化股份有限公司盈利18,129,577.93元,總計收到政府補助三項,為48,510,672.14元:1.公司獲取政府補助資金300萬元,資金使用在再生水熱源替代燃煤鍋爐治理污染的項目上。政府補助根據資產受益期進行攤銷,本期將熱泵項目轉讓給太原市城鄉管理委員會,相應遞延收益2,430,555.58元全部結轉至營業外收入。2.公司2012年收到控股股東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轉撥前期搬遷項目資金8,400萬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用于搬遷成本71,349,197.51元,到期還款12,650,802.49元。公司2014年前期搬遷項目資金2,200萬元,用于關停后過渡費用支出,本期支付關停費用2,626,014.07元,2比相加總計30,916,816.56元;3.公司2014年收到政府補助1,486.33萬元;在2012年到2014年三年間,太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計虧損245,166,683.55元,一共獲得政府補助160,053,917.25元。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這三年中正是靠著政府補助才免于被上海證券交易所特殊處理。而且太化股份在2011年的時候還是*S T股票,就是政府補助幫助公司扭虧為盈,摘除了*S T公司的帽子,避免了退市風險。
太化股份作為一個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2012年到2014年靠著政府補助的維系,扭虧為盈。這其中反映出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企業盈余管理是在符合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企業通過控制披露對外財務報告的信息來影響投資者,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就是為了幫助企業擴大生產經營,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去投資各種項目去最求利潤最大化。但是從下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4年之間,太化股份去掉政府補助之后的凈利潤都是負的,特別是2012年,公司的政府補助金額是凈利潤的四倍還多,這說明太化股份的凈利潤都是虛的,完全是靠政府補助才扭虧為盈的。這進一步說明公司本身投資回報率較低,就是靠著政府補助才保持著經營業績。
根據所獲得的財務數據,通過觀察企業的基本每股收益發現,2012年和2014年的E P S分別為0.0371元/股和0.0364元/股,但是他們的凈利潤都是正的。企業是通過政府補助來實現轉虧為盈,政府幫助企業進行盈余管理,從而幫助企業避免連續兩年虧損,進入S T行列,這雖然短期內幫助了企業,但是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并且對投資者也是不負責任的,投資者會被這些“錯誤”信息影響自身的投資決策。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政府補助狀況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一個典型,通過太化股份發現的有關政府補助的問題在證券市場上是普遍存在的。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政府補助可能存在的分配不科學
我國對政府補助的分配沒有科學合理的體系,補助的分配數額會受到企業性質的嚴重影響。政府補助的發放過程中上市公司的控股人如果與政府有良好的政治關系也會對補助的發放造成有利影響。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政府與公司存在著利益的交叉,政府會通過影響力給與較多的政府補助,幫助其扭虧為盈,擺脫退市的風險,然后政府也能夠在上市公司后續的股票增發,配股過程中獲取利益。
2、缺乏權威性的法律法規去更加規范政府補助的審核和發放
在國外,政府補助的發放是通過憲法和基本法律來進行管束的,而我國政府對發放政府補助這一領域沒有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規,甚至現有的法律法規都是有利于政府利用政府補助干預證券市場的。所以,在政府的影響之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與非國有控股企業相比就能獲得更多的政府補助,并且會利用政府補助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業績。這樣影響了證券市場良好有序的發展,讓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難以判斷,影響其投資決策。我國政府對政府補助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也沒有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規。這就導致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信息往往只有來源和簡短的說明,對補助金額具體操作沒有說明。
3、證券市場的退市制度剛剛起步,需要積累經驗
上市公司由S T公司摘帽變為非S T公司沒有捷徑可以選擇,只有在下一個一年半的會計期間內實現扭虧為盈。這就使得上市公司為了擺脫被S T的風險,都會盡量控制公司的凈利潤為正。而監管部門不會考察上市公司凈利潤的來源組成,所以我國政府就能夠光明正大地使用政府補助來增加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使其擺脫退市風險。太化股份2012年和2014年正是使用政府補助使企業凈利潤扭虧為盈,避免了被S T的風險。
4、監督管理機制有待健全
我國政府對政府補助發放的監管機制有時會不到位,這使得一些企業在獲取政府補助過程中有不規范的操作和使用,財務報告披露方面也會有一些問題。政府公關對企業獲得政府補助的可能以及數量具有一定的作用,這樣就可能產生政府補助沒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并且對于企業獲得政府補助之后對補助的使用方面缺乏完整的監管體系,可能導致政府補助資金的濫用,達不到預期效果。
通過資料研究,我們發現政府補助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給與企業以及市場以信心,起到良好的扶持和激勵作用。但是,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以下就是本文研究發現的問題。
1、一些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過分依賴政府補助,不利于自身發展
政府給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放較多的政府補助,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發展保駕護航。這在短期內可能會是企業扭虧為盈,獲得較多的利潤,擺脫退市的風險。但是在企業長期的發展中,過多的政府補助是不利的。這會導致企業對政府補助的過分依賴,忽視對自身生產效率的提升,降低自身的競爭優勢。政府也會因為長期給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政府補助而失去對市場資源的最佳配置,對市場的整體經濟發展也是不利的。
2、對證券市場公平發展的環境產生影響
證券市場是一個上市公司通過自身經營業績,公平地互相競爭,吸引投資者,從而達到融資目的的股票交易市場。但是政府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偏袒造成了上市公司之間的不公平競爭。自身經營業績慘淡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經過政府補助的支持,利潤表就會變得很好看,這直接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這使得那些靠著提高自身生產力來發展經營業績的上市公司不能達到原本的融資預期。這干擾了市場資源的最優配置,對市場的公平良好發展也是不利的。
伴隨經濟的日益發展以及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政府發放補助的標準也會和國際標準接軌,政府補助的規范發放是政府補助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政府補助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政府補助的審定和操作,進一步讓補助信息透明化。企業應該嚴格遵守政府補助發放的法律法規,不去鉆法律的空子,規范對政府補助的使用情況,及時披露自身的政府補助信息,建立起科學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靠自身產品去創造利潤,而不是過度依賴政府補助去美化自身的經營業績。
[浙江省對外交流服務中心(省外事翻譯中心),浙江杭州310007]
參考文獻:
[1]陳冬華.地方政府、公司治理與補貼收入——來自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03(9).
[2]馮曉莉,尹成果.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政府行為異化及其矯[J].正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5(3).
[3]龔小風.地方政府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非經常性損益出臺后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06(2).
[4]郭劍花,杜興強.政治聯系、預算軟約束與政府補助的配置效率——基于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J].金融研究.2011.
[5]久琴,郁丹丹.政府科研創新補助與企業研發投入:擠出、替代還是激勵?[J].中國科技論壇.2011.
[6]王名皓.加強財政預決算審計 規范財政轉移支付運作[J].時代經貿,2007(S9).
[7]秦穎.政府支出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研究[J].時代經貿,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