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監局

上海保監局在中國保監會的正確領導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國保監會“1+4”系列文件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優化體制機制、源頭治理市場亂象、補齊監管短板、切實防范風險,推動上海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新氣象、新發展,勇做保險消費者保護的排頭兵、先行者。
上海保監局長期致力于源頭治理人身保險銷售誤導工作。早在2014年,就聯合上海銀監局出臺《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實施細則》修訂版,強化商業銀行對銷售過程錄音錄像要求,并對保險公司做好60歲以上年長消費者服務提出更高要求,成為系統內加強可回溯管理的先行者。在對上海銀保業務雙錄執行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召集保險公司、銀行多次召開座談會基礎上,上海保監局向保監會遞交了調研報告,并作為保監會可回溯管理項目組的成員,2017年,全程參與《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的制定工作,為辦法出臺貢獻了寶貴的“上海智慧”。上海保監局還探索將可回溯管理納入上海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品質管理考核、保險從業人員誠信體系、保險分支機構市場準入及分類管理等指標體系;配合保監會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制定工作,穩步推進可回溯工作在上海擴大險種實施范圍,細化操作標準、完善配套制度,繼續為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添磚加瓦。
上海保監局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要求,加強與各級人民法院以及公安、司法部門的合作,積極探索涉保道交事故糾紛多元化解“上海模式”。一是創新實現公共財政向保險行業購買服務。試點法院對訴調對接工作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法院通過公共財政向保險行業購買服務,為上海探索公共服務職能社會化邁出積極一步。二是先行試點調解前置程序。目前普陀區人民法院已基本實現多數涉保道交案件均在立案前委派行業調解,調解成功的暫免當事人訴訟費用,極大減輕了當事人的經濟負擔及往返訴累。三是助力法院突破分庭審判格局。浦東新區法院改變了原民一庭和民六庭分別審理民事侵權糾紛和保險合同糾紛的審判格局,打通了交強險和商業險審判壁壘,實現了一案一調,并將涉保道交案件的審理集中于三個法庭,縮短了復雜而漫長的司法程序。四是加快訴調對接智能發展。指導保險行業聯合法院探索建立“網絡人民調解+網絡司法確認”的訴調對接模式(該項目榮獲2016年度上海金融創新成果二等獎),創新升級人身傷害賠償一體化聯調,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宗旨。2017年,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下上海保險糾紛調解工作室共受理案件4933件,調解成功2648件,調解成功率為53.7%,調解達成金額1.5億元,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率100%。
一是開展精準打擊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亮劍行動”,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2017年重點針對銀行保險、互聯網保險和電銷等消費投訴問題突出的領域開展“亮劍行動”專項及個案檢查,涉及34家保險公司、24家保險代理機構。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分別對相應機構采取下發監管函等監管措施17家次,行政處罰3家次、處罰金額52萬元,對規范保險銷售行為、凈化上海保險市場產生了積極效應。二是開展互聯網保險專項整治工作。根據國家整治辦要求,對上海地區保險類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共30家次的平臺情況和風險狀況逐一進行摸排,對可能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進行提示并要求整改,其中,2家機構關閉網站,1家停止運營,其余機構也對涉及的違規性問題整改完畢。三是嚴厲打擊香港“地下保單”活動。按照保監會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打擊香港“地下保單”活動,共摸排違規線索14條,約談機構8家次,要求6家平臺完成整改工作,關停3家平臺,通過稽查局向網信辦移送1家平臺。
2017年,為充分落實中國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關于信用建設的系列制度文件要求,上海保監局從制度搭建、備忘錄落實及信息應用等方面著手,加快推進保險信用體系建設。一是積極探索區分人員性質建立保險從業人員信用信息庫,不斷夯實保險信用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平臺建立銷售人員“黑名單”系統,業務員誤導行為一經查實,其姓名便會進入黑名單系統,進行網上通報,并視誤導情節受到1年禁止展業、3年禁止展業和終身禁止展業的業內自律懲戒。截至目前,已累計實施網上通報3198例。二是不斷完善“三清單”報送內容,建立行政許可與行政處罰“雙公示”數據月報制度,積極做好“雙公示”工作月度數據歸集與報送工作,及時共享保險行業形成的信用信息。三是協同參與構建上海市信用建設體系。2017年,上海保監局與上海市高院、市發改委等46家單位聯合簽署了《關于加快推進本市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合作備忘錄》;配合上海市發改委、征信辦等部門,提供信用建設基礎信息,開展政務誠信建設,研究涉金融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的可行性等;聯合上海銀行監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共享機制,定期交換上海市金融從業人員基礎信息、獎懲記錄、行政及刑事處罰信息等,為金融行業進行高管審核、人員準入提供數據基礎和決策支持。目前,已實現首次從業人員信息數據交換約2000條。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非法集資風險向保險行業蔓延。會同市金融辦打擊非法P2P機構,將9家涉嫌非法集資的P2P機構移交公安立案,相關工作得到市政府相關領導的批示肯定。二是指導和支持行業反保險欺詐中心與公安機關通力合作。2017年共向公安部門移送線索10290件,涉案金額2647.79萬元,公安機關實施抓捕63人。其中轄區內保險公司向公安機關移送欺詐嫌疑案件2190件,較上年增加37%。三是建立《車險理賠人員(查勘定損)掛牌管理制度》,將本市車險理賠人員(查勘定損)根據品質及能力高低,按“綠、藍、黃、紅”實施顏色掛牌,并實現掛牌信息業內共享。目前,全市1692名車險理賠查勘人員,掛綠牌的有1552人次(工作業績良好),占比91.73%;掛藍牌的有104人次(工作技能、業績一般),占比6.15%;掛黃牌的有22人次(存在違紀、違規),占比1.30%;掛紅牌的有14人次(嚴重違紀、違規),占比0.83%。四是開展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監管抽查,對10家公司進行了會議督導,對2家公司進行了現場督導。從自查零報告、自查工作不到位和市場影響力大、社會反映強烈的公司中選擇2家公司作為檢查對象進行現場檢查,通過“聽、閱、談、查、訪”的方式,全面深入地核查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工作情況。對于發現的違規問題和線索力求查深查透,追根溯源。
近期,上海保監局榮獲“2016—2017年度上海市信訪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在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這條大道上,上海保監局將不忘初心、奮力前進,全力書寫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