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梅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化學知識,還要教授他們一些學習方法,進而提高他們學習的有效性。對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指導
化學在高中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教版高中化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涉及了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有些內容是較為抽象的,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教授學生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進而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一、課前預習
相比于初中化學知識來說,高中化學的課容量和難度都是比較大的,因此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這樣他們可以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可以找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高中化學教材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涉及了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有些內容是比較抽象和復雜的。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并讓他們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教學目標進行預習,這樣可以提高他們預習的效率。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涉及的舊的化學知識進行復習,這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物質的分類”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并讓他們根據教學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教學目標進行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以掌握簡單的物質分類的方法,如交叉分類法、樹狀分類法等,可以找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如分散系、膠體等。通過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課堂做筆記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會加快教學的進程,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做好筆記,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高中化學的知識是比較零散的,是需要學生進行整理和歸納的。高中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是比較緊密的,一般新的化學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提及到之前學過的化學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可以快速地回憶起學過的化學知識,并將其與新的化學知識進行聯系。在聽講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教師又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進行講解,因此教師要讓他們將聽課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在聽課中遇到問題時,部分學生會陷入一種沉思的狀態,這就會影響他們之后的學習,因此教師要讓他們改變這種聽課的方式。筆記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通過筆記學生可以快速地回憶起相關的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將自己的疑惑和問題進行記錄,還要將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等進行記錄,這樣可以使他們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這一節時,教師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和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本節課主要講解了鈉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焰色反應;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鋁、氫氧化鋁;鐵的重要化合物——鐵的氧化物、鐵的氫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會運用到鈉、鋁、鐵的一些性質,因此學生要快速地回憶起相關的內容,這樣他們才可以跟上教師講課的速度,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對于一些沒有弄清楚的內容,學生要將其進行記錄,要在課下進行解決,這樣才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
三、反復練習,獨立完成作業
高中化學教學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學生聽懂了教學內容,但是不知道如何運用。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對相關的化學知識進行反復練習,要懂得如何運用學到的化學知識,這樣才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教學的內容布置一些課外作業,而且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一般都是比較經典的,因此學生要獨立地完成。高中生的學習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來布置課外作業。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較難的練習題目,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可以使他們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練習題目,這樣可以使他們鞏固自己學到的化學知識,可以使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
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的有效性較低等等,因此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反思。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對他們給予引導和幫助,進而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正式教學之前,學生要進行預習;在聽講的過程中,學生要做好筆記;在課下,學生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并且要獨立完成作業。
參考文獻:
[1]嚴斐.高中化學學習方法[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3(3).
[2]谷宸曦.高中化學學習方法[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276.
[3]朱華.關于高效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36):1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