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松林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修身立德的燈塔,是清廉從政的清醒劑。古往今來,凡是為民造福者,建功報國者,多有因讀書受益,由讀書而廉潔為民。
一本好書,猶如一股清泉,蕩滌塵垢,滋潤心田。把讀書作為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凈化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歷代領導人作出了垂范。毛澤東一生伴書,馬背讀書,僅《共產黨宣言》就讀了一百多遍。習近平總書記早年與書結緣,16歲到延川農村插隊時,就帶了一箱子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上山放羊時他揣著書,在田頭勞作小憩時看書,甚至走30里山路去借本《浮士德》,孜孜不倦,點滴積累,為治國理政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也為每一個干部樹立了讀書榜樣。
讀書重要,讀什么書更重要。讀好的書、經典書,才能知理、明智、識善惡,才會升級理想信念的“殺毒軟件”。筆者認為,有四種書必讀。一讀馬列理論系列著作。馬克思主義永不過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要抓住實質,把握精髓。二讀法律廉政之書。依法行政、依法治國任重道遠,市場經濟和法制經濟的雙輪驅動,社會發展才可能健康可持續。要多讀勤廉之書,潛移默化,拒腐防變。三讀管理知識書本。要多讀科技、經濟、信息網絡等方面的書,掌握履職的各種新知識、新技能,避免本領恐慌。四讀優秀傳統文化之書。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眾多文化典籍,要從中汲取營養,領悟人生真諦,錘煉道德素養。
讀書要掌握三個關鍵詞。一是貴恒。讀書貴在堅持,時間是擠出來的,午餐之后、睡覺之前、出差路上,總能擠出時間,把零碎時間集成化。二是思寫。堅持讀書、思考、筆耕的三統一,現在機關里肯動筆的少了,玩微信的多了。要提倡筆耕,可以寫讀書心得,寫工作研究,也可以寫文學作品。筆端流出的真誠文字,會使人心靈澄明。三是善用。理論指導實踐,當前工作中遇到各種難題,比如經濟快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求得平衡,簡政放權與有效監管如何取得統一,新常態下如何防止干部不作為或庸政懶政行為。這些都需要把書本上讀到的知識轉化到工作中,轉化為改革創新、負重奮進的勇氣和能力。
閱讀的厚度決定人的高度,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改造主觀世界,決斷私欲,一塵不染。讀書更是一種信仰,是黨員干部勤政為民征途中永遠的人文風景,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江蘇大地風清氣正的精神基石。
(作者系無錫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