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唯淞/沈陽師范大學
通過查詢《教育大辭典》中對教育質量的解釋,是指對于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yōu)劣的評價。在教育質量層次上又分為滿足學術需要,滿足社會對各行各業(yè)專門人才的需要和滿足受教育者自身的自我實現需要。①非全日制碩士教育還具備著獨立性、獨特性和應用性等特點。因此,在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質量分析時,更應該注重教育前提、教育過程,尤其注重結果評價的重要作用。
由于學科特點和科研經費所限,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碩士很少能投入全部精力參與學術科研活動,往往只是參與到導師科研項目,從事一些輔助類的工作,并不能滿足于宏觀的研究角度,并且由于導師的科研項目優(yōu)先,研究生的科研參與度并不平均,這對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鍛煉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建立,當遇到晉級、升職、評職稱和漲工資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人員參與到考研的大潮中,在職研究生的熱潮逐漸來襲。其中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考試科目復習相對較為容易,報考人數相對較少,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在職碩士更多的是看中了碩士學位本身,而忽略了專業(yè)人才技能的培養(yǎng)。
受教育者面對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就業(yè)新形勢的變化,學生的受教育心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多的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員為了升職加薪等原因,功利性的為求得一紙文憑,卻不能踏實研究,不愿參與辛苦的科學研究,取而代之的卻是急于求成,追逐名利的思想。還有一些考生是為了逃避就業(yè)或者工作不理想而選擇讀研,那么注定會在研究生課程學習期間將更多精力放在找工作而非搞科研上。另外,在科研素養(yǎng)上,更多的研究生并沒有達到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活動之上的,并將科學、科研與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的教學資源一般是與專科生和本科生同源的,而教育資源本身就是指教育過程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合。在教師培養(yǎng)和推薦方面,由于大量的擴招旅游管理本科和研究生專業(yè)的學生,教師的需求也陡然增加,評選標準下滑,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師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況。
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的硬件上也往往不能快速的滿足日新月異的旅游市場變化。比如2005年左右建成的旅游管理專業(yè)培訓基地,如茶藝室、調酒室、仿酒店布置裝潢的房間都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高速更新的酒店和旅行社運營模式,勢必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裝潢設計和布置,但是對于盈利有限的學校或者學院來說已經成為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由于旅游管理專業(yè)更強的實踐性而非科研性,國家和省市對于此專業(yè)的科研基金投入也是相對有限的,這也為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的科研和實踐環(huán)節(jié)造成了不小的障礙。
針對本次調查,可以看出,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碩士作為受教育者本身對于專業(yè)知識不重視的,占16.20%;對于科研能力的高頻詞提出,占56.43%;以及提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習占27.37%。
可以看出科研能力更加受在職研究生的重視,這是正確的,但是相應的對比就是基礎知識的薄弱。相對于全日制碩士來說,在職碩士離開學校往往有一段時間,已經離開書本很久,書本上的基礎知識也應該得到跟科研能力相應的重視,才能成為更好的科研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而非單純將科研應用在實際工作中,這樣根基不牢固的研究,往往會造成頭重腳輕的錯誤。

表1 對研究生學習最期待因素
另外,受教育者自身的受教育目的不統(tǒng)一以及職業(yè)認同感不強在調查中發(fā)現,關于攻讀碩士的目的這一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頻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累計百分比獲得碩士文憑 154 43.02 43.02 43.02換工作 106 29.61 29.61 72.63職稱需求 30 8.38 8.38 81.01個人興趣 42 11.73 11.73 92.74其他 26 7.26 7.26 100總計 358 100 100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真正出于對本專業(yè)感興趣的受教育者只占11.73%;其他或出于文憑占43.02%;或出于工作需求,如換更好的工作占29.61%;職稱需求占8.38%。由此可見,在職旅游管理碩士的職業(yè)受教育認同感并不強。
旅游業(yè)被譽為“世界朝陽產業(yè)”,朝陽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不斷涌現的人才,人才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旅游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大多數旅游管理在職碩士都是已經參加工作后,由于教研或者行政管理等需求而選擇攻讀在職碩士學位,從本質上來講,學生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對知識的需求也是很強烈的。
在這一點上,更需要教師對于學生的正確引導,將現有的我國和世界的廣闊的旅游業(yè)的前景告知學生,讓其了解深入學習旅游知識是可以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而非僅僅取得一個功利的學位。同時引入較好口碑的在職碩士學習成果,調研后舉例說明轉入科研領域以及運用所學知識更好的服務于工作的實例,讓學生明白在兩年的在職碩士學習中受益匪淺,在返回工作崗位上能更好的運用科學工具從而在工作單位取得出色的成績。
旅游專業(yè)的輻射面廣,更新速度緊隨市場經濟而變化快,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特殊性決定了“雙師制”的重要和必要性。②同時,合理配比旅游專業(yè)背景出身的教師和其他相關專業(yè)轉行到旅游學院的教師。
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加強在硬件設備上的投入,以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為對標做好市場調研,因為旅游業(yè)的日新月異最終都會慢慢向一線城市做為標桿建設和完善。并且,在旅游從業(yè)者的就業(yè)選擇上,更多人會選擇旅游發(fā)展較好的一線城市甚至國外一線城市。
在我國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MTA)的課程設置上,一定要堅持市場為導向的規(guī)則,了解學生職業(yè)偏向和興趣需求,在選修課程上應該實現定期更換更適合市場需求的技能培養(yǎng),并且實現對任課教師的定向定時的技能培訓和市場調研。只有從教師和課堂更接近市場需求,學生的實力和能力才能更加的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化需求。針對于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MTA)的特殊性,這個學位能力的需求不需要廣而高深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也不需要高深的原創(chuàng)理論研究成果,操作時間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應該是培養(yǎng)的重點。
經筆者調查研究發(fā)現,在國內眾多高校開設的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MTA)的課程中主要分為公共課和學位課。其中公共課主要是研究生英語和馬克思理論和社會主義理論相關課程。政治思想課程是很有必要的,是樹立旅游從業(yè)人員核心價值觀和政治觀的重要課程,但是大多數的學校都機會占用3-4個學期完成相關課程,筆者認為,可以適當由任課教師精簡重點教授,并且提煉近五年的新思想和政策教授給學生,這樣能使學生更加了解當前國家最新形式及變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了解,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對于相關旅游規(guī)劃等核心工作中受益匪淺。關于英語,建議基礎英語學習可以適當減少到一學期,剩下2-3個學習鞏固和實踐旅游涉外英語和詞匯量的儲備,有的放矢的針對性提高MTA碩士的應用能力,使他們更好的應用到工作當中,也能更顯著的看到在職碩士與其同事之間關于理論儲備的優(yōu)勢,提升在職碩士對于學位教育的認同感。
綜上所述,旅游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MTA)的教育影響因素眾多,有教育前提下的價值和學生本身的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及職業(yè)認同感不強的問題,也有教育過程中的資源短缺、管理松散等問題。筆者在針對于如上問題做研究之后得出結論,樹立正確的MTA高等教育價值取向,打造硬件與軟件并行的先進教育資源和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是解決如上問題的關鍵點。
注釋:
①姚培,李恩田,潘文群.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倦怠原因的四維度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02).
②陽先榮,李紅浪.高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意愿的實證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視角[J].職教論壇,2016(14).
參考文獻:
[1]周光禮.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有效性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