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亮
摘 要:伴隨社會的全面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落實,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帶動了民航運輸業的發展。民航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戰略性產業,因此應該進一步發展民航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本文從民航運輸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出發,探究進一步發展民航運輸產業的策略。
關鍵詞:民航運輸;區域經濟增長;關系
前言:十二五期間內,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發生重要改變,進入新經濟常態,居民收入不斷增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隨著人民群眾消費能力的增強,對于民航運輸的需求持續增長。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綜合性交通運輸體系,深化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性產業”綱要。民航運輸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門,也是推動區域經濟、國民經濟增長的戰略性產業。基于此,如何進一步發展民航運輸業,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已經成為黨和政府集中關注的問題。
一、民航運輸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
以產業特征的角度來看,民航運輸業是具有網絡特征的基礎性產業。基于這一產業特征,推動民航運輸范圍的不斷擴大,可以從更廣闊的空間領域將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集群化整合到一起,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一)改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投資環境是綜合性的指標,對其的評價設計到市場規模、政治經濟環境等諸多領域,其中運輸體系是否完善也是關鍵性的評價指標。完善的民航運輸體系能夠將人員以及信息及時的傳輸到區域,使得特定區域與全球緊密的對接起來,從而使得產業發展與要素之間形成聚集優勢,從而改善投資環境。
(二)有利于區域經濟增長機的形成
隨著民航運輸業的逐步發展,以機場為中心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將逐步完善,從而形成明顯的交通優勢,優先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受到國際經濟與金融中心的輻射,將周邊其他區域的資金、技術以及勞動力的要素有效的吸引到區域之內,使得區域內部的產業發展可以有效的掙脫資源的桎梏,帶動物流、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而促進區域內部臨空經濟增長極的形成。美國孟菲斯機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機場等都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范例。我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空港經濟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的,其所在區域內GDP的70%都是來自于空港相關產業。
(三)帶動服務產業發展
現階段,網絡經濟、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逐漸向著知識密集型、信息密集型調整,商品的開發與生產周期逐漸變短。民航運輸具有快捷、便利等優勢,航線網絡十分密集且具備極大的經濟輻射能力,為區域內部的企業組織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資源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得企業獲得資源以及市場信息的速度加快,可以有效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物流業、電子商務、旅游等現代化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將促進區域產業的快速升級,在這一過程中區域內部那些經濟效益比較差,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的產業將會被市場所淘汰,從而促進產業的升級與優化,增強區域內部產業發展的技術含量,從而使其市場競爭能力提升。
(四)為區域增加就業機會
民航運輸產業的發展不僅會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可以為區域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根據國際機場協會相關研究數據表明,民航機場吞吐量與區域經濟呈現正相關關系,百萬吞吐量可以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總和是1.3億美元,可以提供2500個崗位。在我國民航產業發展實踐中,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為18.1億元,需要5300個崗位。以首都國際機場為例,據統計2016年,首都國際機場區域經濟貢獻總和為177億元,占當地2016年生產總值的4.2%,共計提供就業崗位12.5萬個,占當地全部就業崗位的5.2%。在177億元的經濟貢獻中,直接經濟效益為24.13億元,就業崗位1.1萬個;間接經濟效益為81.88億元,為區域提供就業崗位5.3萬個;與民航產業相關的經濟效益為52.43億元,為區域提供就業崗位5.3萬個;催化效應18.48億元,就業崗位9009個[1]。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以清晰的發現民航運輸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以及就業率提升都產生積極作用。
二、發展民航運輸,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策略
(一)合理規劃區域民航市場布局
第一,進一步民航運輸航線網絡布局,積極鼓勵民航運輸產業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民航航線的截彎取直,進一步強化臨時航線在民航運輸發展中的作用,逐漸提升臨時航線的使用效率,優化地面的運行組織,取締無效飛行。地方政府加大對于民航運輸產業的支持力度,深度挖掘區域內部的旅游資源,增加旅游航線,推動民航機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二,逐步優化區域內部機場布局,積極構建機場群的民航發展模式。在建設機場的時候應該基于區域內部發展實際情況以及戰略布局明確定位,有效避免由于內部競爭導致民航相關資源的浪費。例如江蘇省,蘇南地區的碩放機場滿荷,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但是常州奔牛機場卻呈現產能過剩的局面,為了使得江蘇省民航產業實現健康穩定發展,應該實現合理的資源整合與互補,建立以碩放機場為主體,常州奔牛機場、南通興東機場為輔的機場群,使其形成合力,滿足蘇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爭取上海機場集團溢出的市場資源,實現區域內部的協議穩定發展[2]。
(二)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
在生產與生活實踐中,民航運輸只是出行的一個環節,從各地區實際情況出發,機場與城市之間都存在這一定的距離,例如吉林龍嘉機場位于九臺區,距離長春市區31公里,距離吉林市市區83公里,旅客到達機場之后需要利用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到達目的地。所以,在推動民航運輸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政府方面應該集中關注區域內部現代化的、綜合性的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將機場所在位置納入區域內部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中進行考慮,新建或者延伸原有城市軌道交通使其深入機場所在區域,積極引入公交車或者長途線路,在交通運輸不夠通暢的城市可以增加機場公交專用線路,促進機場地面交通環境的提升,為旅客帶來更大的便利。新加坡樟宜機場在這一方面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早在2002年就將地鐵延伸到了機場,有效推動了新加坡民航運輸產業的發展。
(三)加大民航運輸發展的支持力度
民航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市場為主體,宏觀調控為輔助的發展模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促進民航產業的快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投資、減免相關稅收等方式,解決機場建設與運行過程中的資金壓力;也可以了采取空轉出讓或者劃撥土地的方式有效降低機場新建或者擴建中的土地成本等。
結語:綜上所述,民航運輸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增長具有多方面積極的效應。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相關部門意識到民航運輸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民航運輸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雨虹,林益男,李觀蓮,馮怡.上海民航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互動關系實證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05):286-288.
[2]方忠權,王章郡.民航運輸增長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0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