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公平正義 習近平 司法公正
作者簡介:閆磊,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06
馬克思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帶領人們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雖然他沒有對公平正義進行過明確的論述,但他在批判資本主義和論述唯物史觀的過程中,闡述了自己對公平正義的深刻見解,形成了自己的公平正義觀。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資本主義公平正義的批判
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站在無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之上,對資本主義的公平正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一方面,馬克思承認資本主義的公平正義觀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公平正義觀的局限性給予了批判。他認為資本主義的公平正義只是形式上的,具有一定的虛偽性與欺騙性。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所謂的公平正義只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及利益服務的。資產階級打著自由、平等的旗幟對無產階級進行無情壓榨、剝削,不僅不會促進人類的普遍解放,反而會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使社會矛盾更加突出。
(二)真正的公平正義建立在現實經濟基礎之上,具有相對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歷史唯物的角度出發對公平正義進行了深刻剖析,他們明確指出公平正義不是絕對的,而是建立在現實經濟基礎之上,具有一定的相對性。首先,公平正義的實現要依靠現實的生產力基礎,沒有生產力的發展作為基礎,就不可能實現公平正義。恩格斯指出,“公平正義始終都是現實的經濟基礎的一種反應,離開現實的經濟基礎去談論社會的公平正義是虛幻的。”其次,公平正義觀是不斷變化的,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不斷向前進的。因為社會生產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公平正義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生產力的變化發生或快或慢的變化。公平正義不可能是絕對不變的真理,它是作為一種相對的概念形式存在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里擁有不同的內涵。資產階級所說的公平、平等、正義是在法律面前才能實現的,實質上還是不平等,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壓迫、奴役,而這也正是產生不公正的根源。最后,實現公平正義要依靠現實的物質力量。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著公平正義在每一歷史階段的變化發展,人們要實現公平正義、擺脫現實的不公也只能依靠現實的物質力量。
(三)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要經歷多個階段,具有階段性
馬克思指出,真正的公平正義的實現需要經歷多個階段,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每一階段都是對公平正義的深化。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揭露資產階級偽公平正義的過程中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公平正義觀。在他們看來,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必須要消滅私有制和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目標是消滅私有制和資產階級,讓廣大無產階級能夠擺脫壓迫和剝削,從而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享受自由平等的權利。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實行“各盡其職,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根據人們所付出的勞動,給與相應的回報,實現初級階段的公平正義。在社會主義高級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了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此時可實行“各盡其能,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這才是人類追求的真正的、最高的公平正義。無論是消滅私有制和資產階級,還是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都是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的重要內容,是其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不同要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類公平正義的最高價值,要實現這一價值必須要消滅私有制,消滅資產階級,并且擁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馬克思認為,公平正義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既不能脫離客觀現實條件,也不可妄圖一蹴而就。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上強調司法的公平正義問題。他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謀劃民族復興這盤“大棋局”中,習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堅定落實“公平正義”。習總書記關于司法公正的論述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
司法是對法的遵行和執行,在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一旦做不到司法公正,必然會對國家和社會產生極其重大的消極影響。我們黨非常重視人民的利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我國的司法機關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堅守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底線,切實履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圣職責。司法機關在具體案件中要最大限度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不能為一己私利而不顧人民欲求。反思前些年在各類司法案件中,還存在很多不公正的現象,辦關系案、金錢案等,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我們應當注意,任何一位國家工作人員都必須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要讓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
(二)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自人類社會產生國家起,就有專門執掌司法事務的官員解決社會爭端。那個時候的官員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所以說有關司法機關的功能在幾百年前的古代就已顯現出來。其次,司法在解決社會爭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終極性,尤其當前社會各類矛盾突出使得司法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地位得到空前的鞏固。如果司法不公,整個社會將處在普遍懷疑之中,社會公正就難以實現。習總書記說過,“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堅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使司法不公毫無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