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摘 要:建設高效的企業物資入庫質量管理體系,認識企業物資入庫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明確企業物資入庫質量管理組織的職能,制定科學的物質入庫質量管理的流程,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來保證它的良好運行。文章就如何加強物資入庫驗收管理,提高物資質量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物資管理; 入庫驗收; 物資質量
物資供應部門承擔著企業的生產、建設所需物資的不間斷供應任務,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部門,對企業的生產建設起著重要的保證和促進作用。但是采購回來的物資不可能全部都直接送入現場,絕大部份的物資都進入了倉庫,因此作為倉庫部門應如何運用物資出入質量的控制,并提高經濟效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如何以適時適量的供給來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成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關鍵就是加強和規范企業物資管理。
一、如何提高物資質量管理
1.計劃編制環節。深入生產現場調查研究,了解生產經營狀況,準確掌握物資的消耗情況,以便編制出準確性高、時效性強的計劃。認真審核物資計劃,發現問題應及時提出,要求調整或補充。在供應過程中必須掌握重點,按輕重緩急,統籌兼顧,做到經常平衡,靈活調度,合理分配,控制使用,避免造成供應脫節和積壓浪費。
2.采購管理環節。(1)逐步完善詢價方式。針對詢價階段的三個問題,只有完善詢價方式才能保證單位整體利益和供應商的公平競爭。(2)制定《供應商準入制度》。在引入新的供應商之前,首先由單位技術部門、物資部門、財務部門等聯合對廠家產能、規模、資格、管理體系等進行審核評定。(3)在招標前試行保密詢價。
3.逐步完善對供應商的管理。采購人員應與質檢部門人員及時溝通,定期或不定期實地查驗供貨質量,如發現質量問題,應當給予供應商降級或淘汰處理。出現除質量問題以外的供貨問題時,應盡早積極地與供應商溝通、協商,并對類似問題在合同中提前約定特定條款加以約束或做出一定的懲罰。物資采購管理應制訂一個完善的采購管理制度,以單項物資采購金額的不同來規范物資采購人員的采購行為,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以達到降低采購成本和防止采購人員在經濟業務可能出現的不廉潔的行為。避免獨家供貨。一種物資應由2-3家供應商同時供貨,但要分主次,這樣做有利于保證供貨的穩定,一旦其中一家出現供貨問題,可立即從其他供應商處得到補充。
4.提高定價、采購的執行力度。作為行使采購職權的物資部門,要從單位大局出發,堅持先利庫后采購,直達、短距、批量采購的管理原則,以達到減少資金占用,降低庫存積壓,降低流通費用,控制采購成本,提高行業整體經濟效益。全面提升物資采購的執行力,努力形成以管理監督為手段,以輔助生產為根本,以保證經營為重點的格局。
5.提前做好采購計劃,采取不同的采購策略。強化物資需求計劃,提高計劃提報的及時性,準確性,杜絕無計劃采購、超計劃采購和臨時計劃采購現象的出現與發生,避免造成資金積壓,能夠從根本上避免材料大量的浪費,避免對企業本身造成非必要的經濟損失。嚴把計劃關口,建立完善的物資計劃管理制度,使計劃采購始終在科學規范的制度約束下進行操作加強物資計劃管理。同時提前進行采購資金預算,使物資采購計劃具有準確性,科學性,前景性與合理性。
6.加強物資儲備環節管理。(1)營業倉庫或經銷商是一種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實體,供應商委托這樣的實體儲存貨物,就是把所有權屬于自己的貨物存放在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倉庫中,由后者代理保管和發送貨物,企業則按照具體的使用數量和事先達成的價格向受托方支付相應的物料款項。出租倉庫或廠房內的部分場地給供應商作為倉庫。這種方式就是和供應商事前協商,把企業的場地出租給供應商,由供應商對企業所需的物資進行儲備,企業用多少就領多少,事后供應商憑領料憑證與企業結算。(2)物資的儲存過程中應有完善的保養手段,用科學方法來對物資進行保養。在倉庫中要針對物資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能、體積大小等因素進行一定的分類,對于不同的種類應采取不同的保管方式以及養護手段,以確保在庫物資的使用價值和價值。(3)如物資儲備過多的話,會導致企業資金被大量占用、保管費用被大量消耗,這樣企業在資金周轉方面就會出現問題;如果物資儲備過少的話,在物資供應脫節的情況下,會對連續性的生產產生影響,導致企業在經濟上出現損失。所以,對物資的儲備定額進行明確,保持物資儲備的合理性。
二、加強物資入庫質量的驗收管理,提高物資質量的措施
1.嚴格物資入庫前驗收工作。驗收物資是管好物資的第一步。把好物資入庫前的數量關、質量和數據關。只有當單據、數量和質量驗收無誤后,才能辦理入庫、登賬、立卡等手續,并將入庫通知單連同發票、運單等一起送交財會部門,如發現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單據不符合規定,應查明原因,報告主管部門及時處理。為了提高物資驗收的工作效率,要經常掌握到貨情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組織人力、搬運工具和貨位的準備等。對于生產急需使用或驗收材料未全的物資,按入庫驗收程序,暫存待驗區,核實合格后方可辦理驗收手續。對存在問題不能驗收入庫的材料,要做好記錄,及時辦理退貨手續。
2.物資的保管。物資在保管過程中,應按不同的材質、規格、性能和形狀等實行科學合理的擺放和碼堆,使擺放整齊、標志鮮明,便于存放取送的查驗盤點,充分利用倉庫空間。物資在倉庫儲存過程中,為了保證倉庫安全和防止物資變質,并按物資性能,分門別類,采取不同措施進行維護保養,做好防銹、防塵、防潮、防震、防腐、防磨、防水、防爆、防變質、防漏電等十防工作。
3.抓好物資倉儲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在物資驗收過程中,嚴把物資質量驗收關,杜絕不合格物資的入庫。在物資到貨驗收時,供應處認真核對數量、檢查標識標志、隨貨資料以及外觀質量驗收等,嚴格“零缺陷”把關制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對不合格的物資堅決拒收,確保為公司安全生產提供質量合格、數量準確的物資。同時,加大對倉儲物資保養管理力度,做到保養經常化。凡質量不符合規定的應及時會同采購員向供貨單位辦理退貨、換貨交涉,或征得供貨單位同意代為修理,或在不影響使用前提下降價處理。物資規格不符或錯發時,應先將規格對的予以入庫,規格不對的做成驗收記錄交給主管部門辦理換貨。
4.加強物資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培訓,提高員工質量防范意識。由于倉儲管理是相對操作性較強的行業,只有對實際現場操作都了如指掌,對所管理物資的使用及倉儲要求有所了解,才可能有能力設計、管理整個流程,實現服務綜合化和專業化。所以需要企業定期組織物資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重點是物資質量的鑒別與控制,讓員工充分意識到質量的重要性。
(1)加強物資管理人員對倉儲物資分類管理知識的培訓,使管理人員能按不同等級的物資選擇不同的裝卸、倒運、擺放、碼垛。使庫房做到“十不”,即不潮、不腐、不銹、不霉、不爛、不變、不壞、不缺、不損、不混。(2)加強物資管理人員物資質量的鑒別能力及物資使用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讓員工掌握質量鑒別的技巧,充分意識到質量控制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性;在入庫物資質量驗收時,應用所學知識嚴格進行質量驗收。(3)加強物資管理人員對物資維護、保養常識的培訓,使其能應用相關知識進行維護、保養,對庫內物資進行定期或經常性檢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從而杜絕有質量安全問題的物資進入生產環節。(4)加強對搬運人員及搬運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使操作人員按照搬運規格及安全操作制度進行搬運,規范裝卸行為,避免人為因素對物資質量的傷害。
三、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物資管理工作當做重點來抓,挖掘自身潛力,提高自身素質。在物資供應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應該及時進行解決的問題。物資采購的管理是一項系統繁復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配合。企業必須采取措施把強化物資采購管理,最終達到降低成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鄭穎.加強物資入庫驗收管理 提高物資質量[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