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提起養老,國人總會想到養老院,事實上,一種新興的養老形式——社區養老驛站已經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深耕在養老行業五年的養老國企——誠和敬養老健康產業集團,一直在探索養老新模式,研究并實踐著適合中國老年人的養老照護體系。
在2016年,誠和敬驛站公司正式成立前的幾年,一支年輕的團隊,已經開始為這個新型養老模式的打造鋪石造路了。
時間回到2013年,國內絕大多數的養老機構還在探索階段,發展模式并不成熟,但養老的剛性需求,倒逼著這個產業快速的轉型和創新發展。那時候,誠和敬養老健康產業集團(以下簡稱:誠和敬集團)和多數同行企業一樣,在做傳統模式的養老院。兩年后,一項新政策的出臺,給了這個行業新的轉機。
2015年初,北京市頒布了《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隨后一年多的時間里,圍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北京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社區養老驛站建設被列為重點工作。按規劃,2016年北京市城六區將布局15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020年實現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科學布局、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北京市民政在十三五期間也大力發展社區養老驛站。這個政策似乎給養老產業的轉型指明了新的方向。
從2016年開始,誠和敬集團把重點向社區居家轉移,設立了北京市首家連鎖化的驛站管理公司——誠和敬驛站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養老驛站為基點,把更多的服務輻射到社區居家,為老年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的專業服務。經過一年多的運營,部分站點實現了平衡。
從2016年、2017年開始,誠和敬開始了全方位的養老驛站的布局。目前,誠和敬驛站簽約91家,開業運營近70家,已實現北京主城區全覆蓋,并在杭州、石家莊也有落地項目,預計2020年將連鎖發展至300到400家。
2018年,將是誠和敬驛站精耕商業模式的一年。他們并沒有閉門造車,國外的很多經驗給了他們繼續拓展和創新的空間,讓他們逐漸開始了多元化、國際化的征程。
日本式的護理城市構想,主要以養老設施為基地,除了服務居住在內的老人,還能輻射周邊社區,給半徑5公里以內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護理,醫療、咨詢服務,承擔社會中心等功能。老年人與社會居民能夠互相支持、互相幫助。
誠和敬的養老驛站,就是借助“服務管家”的理念,力求從各個層面來滿足社區居家老人的養老需求。驛站公司總經理張帥一介紹,在城區的驛站里,發現有很多老人去郊區認養菜地、采摘蔬菜,喜歡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他們想,如果在農村也建設養老驛站,把城市和農村兩地的老人進行互動,體驗彼此的生活,這不僅實現了資源的整合,也能產生經濟效應,最重要的是也解決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讓兩地的老人生活更舒心了。就這樣,誠和敬養老驛站開到了通州區潞城鎮和西集鎮的農村,在實現國有企業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效益。
健康永遠是老人第一位的需求。很多老人高齡空巢獨居,子女不在身邊,一旦老人有什么緊急問題發生,子女不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這時候老人身邊特別需要一個人。那么通過什么方式聯系到養老驛站工作人員呢?誠和敬驛站會派發一些智能終端設備用于緊急呼叫。同時,還有400的24小時呼叫電話和驛站座機電話,養老驛站會給他緊急救助的回應。所以這對驛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就很高,比如在東城區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有紅十字會頒發的緊急救助員的證書。目前,通過誠和敬養老驛站已經救助了大概30多起老人的緊急事件。
養老驛站的初衷是給老人營造一個溫馨的“家”的環境。暖色調的房間,舒適的格局與布置,誠和敬南里東區驛站800平方米的空間里,配備著各類養老服務專用房間和休息室、活動室,并且集中了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健康指導、文化娛樂等各種群眾需要的養老服務。
“用互聯網的思維看待服務站點,我們對于養老驛站這一塊的思考就是,這樣的服務站一定要先有規模,做品牌化和連鎖化,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實體店做養老的京東,有自營項目的京東。在這個平臺上,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業孵化會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張帥一如是說。
做養老這樣具有公益性質的企業,必須要有博愛之心和初衷不改的情懷。誠和敬集團所做的所有嘗試都離不開“為老人服務”這個信念,他們在努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以打造一條養老全產業鏈,為更多老年人服務。比如誠和敬集團投資及孵化了包括有專門做人才培養的誠和敬學院、專門服務失智老人的樂智坊工作室、專門做老年營養食品研發基地的誠和敬健康營養事業中心以及誠和敬智慧養老中心、適老化設計工作室、旅居養老及健康養老產業基金(籌)等。
最具有特色的一個創新,是提供優質老年營養餐。誠和敬與第三方美食機構合作,設立中央廚房,將可以因人而宜推出糖尿病餐、帕金森餐、吞咽困難餐,有效的解決“舌尖上的養老”難題。目前驛站里提供的午餐,一周之內每天的菜單都不重樣。老人們不僅可以來驛站用餐,還可以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滿足了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同時,驛站還為周邊老人提供小時工、保姆等服務項目,讓有能力工作的老人,實現了“二次創業”。
美國的養老服務機構有一個運營理念,要為失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居家環境。他們的機構內部有客廳、小廚房、洗衣間,老人可以從事自己熟悉的簡單勞動,比如疊衣服、烤東西。還有懷舊角,掛著舊軍裝、擺著舊玩偶,鼓勵老年人回憶舊時光。
誠和敬養老驛站里同樣有一間特殊的“智能養老”房間,不大的房間里,配備各類智能終端設備。老人躺在床上時,具有感應作用的智能床墊就會對老人生命體征進行感應,如果房間里安裝的紅外線感應設備,察覺到老人有不適的情況時,會立刻傳達警示內容到驛站的智能平臺上,驛站便可對老人提供第一時間的緊急救助聯絡和響應。
老人在驛站及所覆蓋的家庭內,基本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專業和細致的照顧,但老人需要的或許并不僅僅是這些,他們也需要深層次的心靈方面的慰藉。驛站在這一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他們與崔永元基金會一起合作,做老人的回憶錄和口述歷史宣傳片的拍攝。給一些有故事的老人,拍了他們的回憶錄和宣傳片,反響很好。現在在每個驛站都會建口述歷史的小站,已經形成一個品牌欄目叫“講述者”,通過老人的傾訴,能夠把他們最珍貴的一些回憶記錄下來,是非常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一件事。
誠和敬的各個驛站與醫院也開展了醫養結合,為驛站老人定期舉辦免費健康講座,健康培訓課程;提供慢性病管理,針對未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老人協助提供簽約服務等。
“我們要做好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運營商,搭建基本的服務網絡,建驛站,做資源整合。另一個角色是服務商,通過跟更專業的機構合作,把他們變成我們的服務單元之一,更好地為老人進行專業化和精細化的服務,我們覺得很有價值。”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誠和敬已初步形成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輻射全國的空間結構,構建了“大一中一小一家”網絡化布局,開創了全新的養老產業之路。
張帥一對未來的養老產業充滿信心,“我覺得養老產業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做機構養老,需要精細化、專業化的照料能力。第二個是社區養老,比如養老驛站,需要強大的需求挖掘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及互聯網思維,第三個是居家養老,需要核心的專項服務能力,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開展落地實施。”
責任編輯 白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