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非婚生 子女 認領 弱勢群體
作者簡介:程曉莉,浙江義韜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109
所謂非婚生子女主要是指在法律規定外男女雙方所生的子女,也就是非夫妻雙方之間所生的孩子,包括未婚男女所生孩子、已婚男女與第三方所生的孩子,婦女由于被強迫所生的孩子等等,這些都是非婚生子女,就是沒有夫妻身份證明,得不到法律認可。
非婚生子女主要有兩方面含義:
第一, 屬于準婚生子女,也就是生父母之間尚未取得婚姻證明,或者已經得到生父認領的,這些雖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婚生子女,但是以后會得到法律的認可。
第二, 屬于非婚生子女,也就是所生子女沒有得到法律認可,孩子沒有與生父之間確定法律上的關系,或者沒有得到生父認可的都屬于非婚生子女,這類非婚生子女屬于實際意義上的非婚生。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婚姻制度方面,雖然從新中國成立后才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在非婚生子女的認知方面,我國的狀況大致是相同的,對于非婚生子女而言是很難享受到正常子女待遇的,因為非婚生子女的出生是不受到人們認可的,非婚生子女沒有正常的受教育幾乎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很多非婚生子女在社會上受到非議和排斥,在法律層面也對非婚生子女不任何,更沒有相對的保護措施,這就造成非婚生子女在社會上難以立足。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尤其是人道主義對世界的影響,很多國家開始倡導人權,不論是婚生子女還是非婚生子女,只要在社會上都應該享有相應的權利。在這種呼吁和趨勢發展條件下,很多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開始注重對非婚生子女權利的認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發展,對人權也較為重視,從2001年開始就通過婚姻法對非婚生子女的相關權利義務作出了法律規定,隨著人們婚姻觀念的不斷變化,尤其是受西方婚姻理念的沖擊,我國不正常的男女關系增多,這也使得非婚生子女數量大大增加。但是很多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往往不愿意承認孩子的存在,沒有盡責的承擔起孩子的撫養教育義務。在我國非婚生子女權利義務的維護過程中,真正實現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相同權利義務是比較困難的,不僅受到傳統社會觀念的影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會受到各種阻礙,例如在非婚生子女的戶籍方面,想要讓非婚生子女獲得與婚生子女相同的戶籍就比較困難,需要很多條件和要求,盡管法律給與一定的保護,規定非婚生子女可以通過一定途徑獲得戶籍,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是困難重重的,非婚生子女的弱勢地位依然難以有效改善。
(一)非婚生子女難以取得戶籍
在我國如果沒有戶籍就沒有身份證明,以后就無法在社會上獲得相應的福利待遇,甚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國戶籍制度比較嚴格,戶籍制度能夠確定社會資源的分配,出生的子女也能夠通過戶籍享受相應的義務教育,獲得相應的社會福利。我國凡是需要生育的夫妻都需要到當地醫療部門獲取準生證明,沒有準生證孩子就無法上戶口,以后就無法享受各項福利待遇,而非婚生子女很大程度上都屬于無準生證明的孩子,沒有戶籍,因此也就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另外我國資源本身有限,對人口方面管理較為嚴格,通過限制非婚生子女的出生能夠有效節約社會資源,優化資源配置。
(二)非婚生子女難以取得撫養費
在現實生活中涉及到給子女扶養費及給多少扶養費、在什么時候應給扶養費等情況是常見的問題,我國法律規定“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中的各項費用,具體數額需要綜合考慮子女所在地的生活水平、父母雙方的收入以及實際情況確定。法律對撫養費的給付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雙方有固定收入,另一種是父母雙方無固定收入。一般撫養費占個人總收入的20-30%,一般不會超過月總收入的50%,無固定收入的,撫養費按照年收入合理給付,如有特殊情況,可以適當增減。但是盡管法律上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作出了明文規定,很多父母依然會為了個人私利將孩子棄之不顧,實踐中關于非婚生子女的撫養問題的糾紛仍然存在。
(三)非婚生子女繼承權利受損
眾所周知,子女對父母的遺產有繼承權,但是非婚生子女有繼承權嗎?非婚生子女,其父母不具備婚姻關系,但是非婚生女子同樣有繼承權,依法受法律保護。我國法律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這條規定說明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的地位是一樣的,所享有的權利也是一樣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護,人和侵犯其繼承權的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非婚生子女的地位總比婚生子女的地位要低,他們不受生父的重視,有的甚至不被生父所承認,而且在世俗觀念中繼承權往往屬于婚生子女,而非婚生子女一般沒有繼承資格,他們的繼承權就這樣沒有預兆的被剝奪,而且即使法律上有相關規定保護他們的繼承權,但是婚生子女在繼承權上有更大的法律優勢。
(一)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
建立和健全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承認了非婚生子女與其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這無論是對非婚生子女合法權益,還是對非婚生子女今后的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非婚生子女往往得不到生父生母的承認,更有甚者將他們無情的遺棄,這使得他們得不到正常孩子一樣的撫養教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而且非婚生子女由于缺乏很好的撫養和教育,升學和發展的機會往往與他們失之交臂,被遺棄的事實使他們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問題,而且由于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家長的引導和保護,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影響,走上歧途。從80年代初開始,未成年人犯罪的數量一路飆升,2004年和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增長18%。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其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這些都是在他們長久的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所以歸根究底,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還是家庭教育。未成年犯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此類家庭。因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是構建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要保證非婚生子女生存權和發展權受到法律保護,確保非婚生子女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有利于減輕社會福利機構負擔
對于那些非婚生子女,如果父母都不愿意認領,他們最終的結果就是被社會福利機構所收養,社會福利機構要負責他們的成長、教育等問題,這過程中的一切經濟開支都是由社會和國家來買單,這無疑加重了社會福利機構的負擔,而且也占用了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兒童的資源。而且于福利社而言,在收養非婚生子女中,還要負責他們的認領,其中往往牽涉到一系列的法律問題和糾紛,也加重了社會福利機構的工作負擔。因此構建非婚生子女領養制度能大大減輕社會福利機構負擔,節約社會資源。
(三)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現代各國健全了非婚生子女的立法,完善了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公平正義的立法理念一直是立法者所堅守的,確保非婚生子女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不斷提高。
正義包括了公正,但是公正是正義里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因為正義不僅包含公正,還體現為平等、自由、博愛等。正義作為最高的倫理原則與價值目標,理想化的制度設計都蘊含著正義,公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程序要求。正義同樣是設計制度的知道標準,它包括制度設計構建是否合理,制度的實施是否公正,能否有效促進公正等。公平正義是立法的標準很多法律的確立都是以此為準則,我們能從很多制度架構中體會到,主要表現對弱勢群體的倫理關懷。非婚生子女屬于弱勢群體,他們長期以來受到社會的不公平對待,需要法律和相關制度來捍衛他們的合法權益。現代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的發展遵循了公平正義的原則,對維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提高他們的法律地位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非婚生子女的準正制度
準正制度主要是指由于父母結婚而讓非婚生子女取得等同于婚生子女的法律制度,我國目前還沒有實行這種制度,而西方國家的準正制度已經較為完善,準正制度是一種較好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非婚生子女獲得同等的社會地位。
非婚生子女準正制度其實就是讓非婚生變為婚生的一種途徑,通過男女雙方結婚或者法律宣告的形式讓子女出生變得合法。通過非婚生子女準正制度的實施能夠提高對非婚生子女的保護,讓非婚生子女合理的融入到社會當中,獲得同等的社會地位,對和諧社會的發展也非常有利。
(二)非婚生子女的認領制度
所謂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主要是通過法律途徑以及其它途徑,讓非婚生子女得到生父母的認同,并給予相應的法律地位,如果有其它情況也可以采取強制認領的方法。我國居民受傳統文化影響較為深刻,對婚前生育以及婚外生育的子女都比較排斥,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實現非婚生子女的認領。登記、公證等給生父母認領自己的非婚生子女帶來一些障礙。所以立法中可以將這一事實情況合法化、規范化,鼓勵生父母進行認領。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利并不能完全依靠自愿認領來維護,所以一旦出現非婚生子女無人撫養教育的情況,應當使用法律手段強制執行,使生父母承擔起撫養教育的義務,最大限度的保護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的認領制度是非婚生子女由非婚生子女變成婚生的重要途徑,這可以使他們和婚生子女享有同樣的權利,使他們也受到法律的保護。由于我國法律規定過于理論化,沒有提供具體的實施方式,目前還沒有有效手段來切實維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只能參照世界各國的立法,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彌補婚姻法中的不足,在我國確實有必要確立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當然,這一制度同樣存在著缺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非婚生子女的權利和利益,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完善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來實現。
參考文獻:
[1]焦佳.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研究.黑龍江大學.2010.
[2]覃海逢.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的若干理論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3).
[3]甘曉倩.反思與前進:論非婚生子女權益的法律保護.西南政法大學.2013.
[4]陳明明.論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沈陽師范大學.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