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化發展,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逐漸成為教育行業重要關注話題之一,而如何實現中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就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需要教師能夠通過各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充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讓其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實踐探索中去,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數學創新思維水平。文章主要對中學生數學創新思維培養的相關措施展開針對性分析探討,可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創新思維;課外實踐活動;創新行為動作
改革開放以來,創新思維逐漸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重要標志,而如何培養中學生養成創新思維和實踐精神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主要標準要求,對學生個性完全發展有著極大積極意義。因此為實現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針對全體學生展開思維的極大拓展延伸就尤為重要,需要學生能夠大膽地聯想和想象,培養其養成良好創新思維意識,從而有利于促進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文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如下措施:
一、 積極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帶動學生創新熱情
若想培養中學生具備一定創新行為動作,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培養其對創新產生一定興趣和愛好,進而對創新能力的產生能起到一定啟發引導性幫助作用,而興趣愛好往往指的是個人在充分掌握認識某項事物的基礎上能夠保證積極參與其中并帶有一定情感色彩,通常來說,人們對自身感興趣的事物往往都會不自覺地表現出關注。由此可以明確,興趣就是學生創新探索的最佳教師,并且也是創新思維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因而在中學數據具體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充分引起重視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將該方面內容合理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進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而課堂作為學生個性表達展示的重要平臺,也需利用其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進而促使學生求知欲能夠大幅度提升,將原來的“要學生學”積極轉變成“學生自己要學”,借助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好奇心特點來設計一些疑難問題,進而便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并且還可利用中學生擁有的好勝心來為其創造合理情景,從而感受體會勝利喜悅,對其創新思維培養也有著一定積極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借助數學發展中的典型人物和案例介紹來充分吸引學生興趣,幫助其展開數學歷史更深層次的探索發現,極大豐富自身理論知識內容,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創新思維探索意識,旨在實現中學數學教學最佳成效。例如:教師在進行數學中的“等比數列”內容教學時,可以通過適當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將等比數列含義特征有效滲透其中,如兔子和烏龜展開賽跑比賽,烏龜先出發到達了距離原點1里位置,而兔子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其到達1里時,烏龜前行里程大約為1/10,而當其再奔跑1里時,烏龜與其間隔距離是1/100;當其再奔跑1里時,與烏龜距離是1/1000……在講述完上述故事情節后,教師便可根據此內容向學生提出相應問題:兔子和烏龜各自的行程里數總共多少?借此來吸引學生完全融入其中,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狀態,這對中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非常有利。
二、 培養學生養成質疑習慣,積極營造創造氛圍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創造意識就是指個體展開事物創造的一種傾向,那么如何培養中學生養成創造意識就是非常重要一項內容,如果教師對學生存在的疑點和不同意見始終采取忽視和抵制態度,長時間以后,學生便會逐漸養成中規中矩的服務型人格;但如果教師能夠采納學生有效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對其創新意識給予一定支持鼓勵,那么學生久而久之將逐漸形成獨立自主思考型人格,而這也正是創造意識的核心組成要素。因而基于教師角度來說,其應對學生存在質疑和提出問題大力支持,并對其找出解決方案提供一定指導性幫助,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學生綜合水平能否提高關鍵取決于問題,而這也是創新思維開展的首要前提,只有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空間的開拓,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創新思維意識。
同時基于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往往大多數學生都是心中充滿疑問但卻害怕向教師提問,而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其能對學生不斷鼓勵支持,讓其由原來的不敢問到敢問、再到喜歡提問,一旦遇到不好回答的問題也不要呈現出不高興或是不喜歡的狀態,而是要時刻充滿耐心,進而使學生能夠逐漸掌握提問相關技巧,順利解決自身實際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 不斷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中學生實踐能力
基于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中學數學課程教學存在最終目標就是促使學生能夠具備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往往理論知識并不是全由教師進行傳遞的,學生所面臨的問題也不是始終不變的。因而這就需要中學院校數學教學要徹底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學場所存在的局限性,能夠積極與社會環境向接洽,進而便于充分凸顯出數學教學實踐全過程,這不僅僅代表著數學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并且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可以說是新課程改革核心要素。同時教師還可定期為學生安排一些活動調查任務,讓其收集詳細資料信息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性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可為學生設置相應研究性問題,如銀行存款本金、利率及利息幾者之間聯系,讓其能夠有效圍繞這一熱門話題開展針對性調查分析探討,從而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多地掌握有關利率利息方面的內容,還能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將其合理轉變成數學問題,并通過相對合理手段將其順利解決,不要一味將重點放在等量關系或是自變量變化上,而是要借助真實可靠的實踐調查分析來將其有效轉化成數學類型問題,進而再選擇科學合理的數學方法來將其處理,這樣一來不僅能極大豐富學生社會實踐經驗,為更好地解決問題積累更多豐富素材的資源,還能有效培養中學生養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最大限度激發其創新思維探索意識,從而提升創新探索能力。
四、 合理采取先進有效教學方法,實現良好創新思維培養成效
通常來說,先進有效教學方法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幫助作用。在此以數學函數內容教學為例,在最初階段就已引入關于函數含義和特征的介紹,而大多數中學生也開始逐漸掌握如何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函數公式展開簡單計算工作,但其對函數卻沒有深入地了解認識,僅僅認為函數代表著一個抽象化事物,對函數的由來和對稱軸等環節都不是十分了解,這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非常不利。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方法,基于函數理論知識描繪出具體函數圖形,便于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函數相關內容,能夠切實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將抽象化理論知識轉變成具體內容,從而為數學函數知識學習創造有利條件,有效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
同時對于中學教育機構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形式的存在,而由不同學生共同組成的班級結構必定存在一定差異性,這往往對教師有效展開教學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可以基于此特點構建相應的小組結構,讓其在小組環境學習中能夠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并且在小組學習組織成立后,教師還可基于不同學生實際水平為其安排相應任務和角色,如問題策劃人員、活動組織人員及交流探討人員等,讓其能夠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探討來逐漸形成思考探索意識。例如:教師在進行數學具體教學前,可根據課節實際學習內容來成立相應小組結構,而分配標準則可以按照男生和女生、學習成績好和學習成績不好及內向和外向的形式來進行,這樣一來不但能幫助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學習,進而能夠促使全班實現有效合作目標,還能營造班級學習良好氛圍,實現數學教學預期成效。
又如:教師在進行數學正方形知識內容講解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理思考、探索分析,在其動手折出正方形形狀后,引導其共同探索解題步驟,進而評比眾多小組中哪一小組得出的結論最準確、最全面,隨后教師還可基于學生探索內容再提出以下問題:“通過正方形邊角、對角線展開思考分析;通過測量計算及檢驗等一系列步驟來得出相應結論”,進而促使各小組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合作中去,通過此種方法不但能充分帶動學生課堂主動性和積極性,便于實現課堂教學最佳成效,還能逐漸培養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從而切實提升中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化發展下,教育工作人員也要不斷加強自身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高的重視程度,為學生綜合發展起到一定鋪墊作用。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在具體教學開展前切實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借此來對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培養,便于充分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目標,并且還要基于目前中學數學教育實際情況盡可能選擇合理有效教學方法,進而便于充分激發學生自身實際潛能,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創新思維綜合水平,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賈想仁.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7):99.
[2]丁小剛.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84):90.
作者簡介:
王韌,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