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以和合理念為核心建立學校和合文化。通過各方教育教學因素的共同合力,在多元融合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和生”“和處”“和愛”“和智”“和能”“和樂”的一代人。構建數學和樂課堂,扎實學生數學基礎,注重數感的培養、夯實數學素養、提升學力培養。
關鍵詞:和合文化;和樂課堂;數學素養
課堂教學是文化傳遞的主陣地,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努力打造和合教育、構建和樂課堂,致力于扎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下面就談談我在構建和樂課堂的教學中的體會和思考。
一、 樂學習,扎實數感培養
數感,實質上是一種對數與數之間關系的感悟,即對數的把握、理解和靈活運用。數感主要包括數量、運算結果和數量關系三個方面。對于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具備萬以內的數的認識,具備了辯證事物數量關系的能力,當有了一定的數量基礎,學生在運算和結果分析方面也會有提升。
數感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需要長時間逐步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結合教材,尋找著眼點,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數感的培養應該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有關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中,具體地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把握數的概念,從而建立數感。例如:在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中,例2“王大伯把去年收獲的蒜頭裝在同樣大的袋子里,一共裝了60袋。為了估算總產量,他從中任意抽出5袋稱一稱,結果是:第一袋28千克、第二袋31千克、第三袋31千克、第四袋29千克、第五袋33千克。問:根據稱出的結果,你能想到什么?”學生很容易發現這5袋的重量接近30千克,我追問“這5袋蒜頭的重量都一樣重嗎?相差大嗎?”引導學生分析初步感受樣本信息與數據總體的內在聯系,從而也使得接下來估算60袋蒜頭有多重具備了更為明確的現實意義。再如,學習《認識面積單位》一課時,讓學生估計課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活動中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教師再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可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測量,也可以用已經估計過的數學書封面來測量。在交流和測量的活動中,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數感。
二、 樂交流,夯實數學素養
語言是人們按一定規則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數學語言是表達交流數學知識及其應用的工具。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的載體,要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就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語言,并逐步提高其掌握運用的能力。數學語言具有嚴密、準確、精煉、條理清楚、邏輯性強等特點,我們應該將發展數學語言和學習數學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教給學生學數學語言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學會有條理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事實,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參與動手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經驗,根據操作過程用語言表達自己懂得知識的過程,將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和動口表達結合起來,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時,首先引導學生一邊用圓片代替桃子分一分,一邊說:把一盤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盤桃的三分之一,學生經歷同桌互相說分一分的過程,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接著去掉盤子,給出8個桃,提問:你能拿出這些桃的幾分之一?通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動手操作過程,既加深對分數幾分之一的理解,又提升了分數的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解決實際問題是應用數學知識的途徑之一,學生用數學語言說已知條件與問題、數量關系以及解題思路,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在審題、理解題意、解決問題中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例1,出示例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從題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讓學生完整地表述,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才能知道“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最多剩下多少元”,要讓學生用正確的數學語言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鼓勵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完善,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最后再練習完整地表述正確的想法及相關的數量關系。通過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學會審題、整理信息,選擇相關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三、 樂合作,提升學力培養
學習合作可以分為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和課后探討、互助合作學習。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上,有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學生會在下面小聲的說上一兩句,但是不敢在同學面前說出來,我就先鼓勵學生同桌兩人或前后四人一小組先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舉手發言。學生這時候的回答顯然是信心滿滿,甚至還有同學爭著要補充或說出小組獨特的想法。學生從“要我回答”逐步轉變為“我要回答”,這種態度轉變,應當給予他們大大的鼓勵,使得學生樂于交流、思考數學問題,樂于學習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模式,尊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與同學的合作,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的本身,還有學習興趣的養成,學習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
合作學習倡導已久,但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力,提高學生學力?作為教師——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要明確告知學生學習目標,比如指向明確的問題,讓小組里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保證每個學生都不會閑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朝著目標信心滿滿地前進。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觀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比如發現小組中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愿意參與討論,那么教師應該及時與他交流討論,并鼓勵孩子和同學一起交流思考,給予鼓勵和善意的引導。
總之,和諧快樂的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扎實數學基礎,提升學力。我還將在教學中繼續摸索構建和樂課堂,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帶來的樂趣,樂于學數學。
參考文獻:
[1]鐘玉坤.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7(4).
[2]湯永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J].基礎教育,2013(11).
作者簡介:郁曉瀟,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