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意義重大。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是現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文章結合教學經驗,從社會觀察、辯證思維和價值取向三個方面,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做出探討。
關鍵詞:思想品德;學科素養;辯證思維
核心素養,特指“個體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主要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動力系統)三個維度。思想品德作為顯性德育課程,其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圍繞“公民素養”為核心,通過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引導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初中學生擁有社會發展需求與適應終身發展的品格及能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中,除了傳授學生基礎的思想政治理論常識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處理“品德”與“生活”之間的問題;以辯證思維方式思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健全學生人格并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判斷的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念;弘揚民族精神,自主參與社會生活等等。同時,在增強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及核心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教學中培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核心素養的策略及方法做簡單探討。
一、 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學會思考社會問題
學會觀察社會,發現社會問題,是培育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一。岡察洛夫所言:“觀察與經驗,兩者和諧的運用于生活中,就是智慧?!庇^察是一種“思維的直覺”,是帶有目的、方向和計劃的感知形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學主題,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問題,以“問題”為起始點,引導學生思考。筆者教學“我們現階段的歷史任務”這一問題時,為學生播放了一小段方志敏朗誦《可愛中國》的視頻。視頻結束后,筆者向學生提出觀察問題:“同學們,視頻上播放的是方志敏心中的理想中國。時至今日,我們國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國家發展的同時,也存有諸多的不足之處。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生活周邊的觀察,說一說自己的體會?!睂W生們踴躍發言,有的學生說:“小時候,家里僅有電視機、電風扇等為數很少的家用電器?,F在家里的家用電器很多,生活變得十分方便且舒適?!庇械恼f:“暑假和父母外出旅游時,在家里就可以預訂機票、酒店,不需要現場去排隊了?!庇械恼f:“通訊也變得十分方便了。電話、郵件、實時視頻、交際軟件等,輕松點擊,就能和遠方的親友聯系,也能通過朋友圈隨意留意親友的動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開放、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是我國現階段的歷史任務。筆者以現實生活角度提問,綜合學生的回答,如家用電器、暑假旅游、朋友圈等,就是化抽象的理論為具體的事物。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質量提高了,還培養了學生社會觀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二、 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青春期的中學生,聰明有余而學習的柔韌性不足。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有限,再加之青春期的懵懂與沖動,使得很多學生沒有團隊意識,忽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很多學生沒有學會舉眾人之力來解決問題。為此,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在教學設計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綜合不同的意見,通過探究學習,對比總結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在教學“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是科技”相關知識點后,筆者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大組進行主題辯論。學生們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每個成員分工不同發揮的作用不同,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個體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漸使團隊成員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和溝通。不同的同學對于同一個問題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在思考的同時還能多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又加深了對核心素養的認知。
三、 構建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思想品德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學過程離不開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尤其是對學生的自我認同價值觀。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尤其是以互聯網為表達的信息技術普及之后,雖然方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極易被網絡上一些消極的社會風氣,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受主義所影響,從而形成較為消極的價值觀念,產生一種不自信,對自我認知出現偏差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注意,學生的“自我認同”的價值取向教育是高度情境化的東西,情境的各種因素會對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產生綜合性的作用。為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構建。筆者在教學“和諧社會,共建共享”相關內容時,以新聞素材“融不進的學?!保ㄍ獾貞艏畡展ぷ优?,很難進入到本地城市學校入讀)為切入點。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官員”“教育專家”“本地學生家長”及“外地學生家長”的角色,討論“外地戶籍學生是否應該平均享受到城市教育資源”由于角色的不同,立場的不同,因而構成了“矛盾沖突”的情境。“本地學生家長”認為:“城市教育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大量外來人口的教育需求。”“外地學生家長”認為:“外來務工人員,對城市發展建設貢獻巨大,應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最后,“教育專家”出示了許多留守兒童的照片,并詳細講述了留守兒童面臨的種種危機。筆者觀察到學生深受感動,紛紛思考自己的價值判斷,引發學生共鳴。
綜上所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并持續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整個課堂氛圍。摒棄傳統的“灌溉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單調機械的記憶,以游戲、演講、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玉萍.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之行動力的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5(35).
[2]戴慧.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模型及評價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5(35).
作者簡介:李靜,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市第五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