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支架是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的建構主義模式,是指通過支架把管理學習的任務由教師逐漸轉移給學生,最后撤去支架。該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作用,提高學生接收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本文中,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了幾點通過搭建學習支架來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支架
學習支架按照使用目的來看,可以分為接收支架、轉換支架和輸出支架。正所謂“教無定法”,教師應當善于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與具體的教學目標,為他們搭建出適合的學習支架,從而促進他們高效率地完成意義建構,進一步內化知識、深化思維。
一、 接收支架,整理信息
接受支架可以用來幫助學生們梳理、篩選、組織和記錄信息,提高他們搜集與發現信息的效率。教師在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展開教學時,可以通過打比方的策略,為學生們搭建快速接受與理解信息的接受支架,通過將抽象化為形象、將復雜問題化為簡單問題,突破教學難點。
比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們學習網絡基礎知識時,學生們難以理解域名和IP地址的關系,經常將這兩者混淆。發現這一問題后,筆者及時給學生們搭建了適合的接受支架,幫助他們整理信息。筆者向學生們講到:“大家有沒有觀察到,成年人在乘坐火車、飛機時,都必須要憑借身份證驗證身份。身份證號和人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人不可能有兩個身份證號,一個身份證號也不可能同時屬于兩個人,一個人可以憑借他的身份證號被找到。然而在生活中,我們找人時喊的是這個人的姓名,這是因為身份證號太難記了。網絡中的計算機也是一樣,有著唯一的身份證號——IP地址,IP地址是一個數字序列,記住它很不容易。因此在被人訪問時也需要一個比較好記的‘姓名,也就是域名。唯一不同的是,域名是唯一的,但是姓名并不唯一?!蓖ㄟ^這樣的打比方,學生們很容易理解了域名和IP地址之間的聯系。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搭建接受支架,有效幫助學生們整理了信息,理解了域名與IP地址的概念與關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轉換支架,建構體系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結構并不是線性結構或者層次結構,而是圍繞關鍵概念而建構起來的網絡結構的知識,教師應當注重提供充分資源,引導學生完成意義建構,形成知識體系。轉換支架的應用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們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概念框架、流程圖等方法,為學生搭建幫助知識形成聯系的腳手架。
比如筆者在對《網絡技術應用》的相關內容展開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們建構搜索引擎的概念,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大家了轉換支架。首先筆者向學生們提問道:“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老師問你四川省有哪些地方比較好玩或者哪些美食特別好吃,你可以通過什么渠道獲取信息,得出一個比較好的回答呢?”隨后學生們一一發表自己的見解,包括問同學、看論壇、用百度搜索、直接訪問旅游類的網站等等。隨后筆者畫出了下圖所示的思維導圖,引出了搜索引擎的概念:“相信大家都有網絡搜索的體驗,這種能夠自動從因特網上搜集信息,然后經過一定整理后提供給用戶查詢的系統就叫作搜索引擎,例如百度、谷歌、搜狐等。大家能說一說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嗎?”學生們都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隨后筆者分別引入了元搜索、目錄搜索和關鍵字搜索的概念,促進他們在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比如筆者向學生們講道:“你們在用百度搜索老師提出的上述問題時,只需要輸入四個字‘四川美食,就會出來很多相關的檢索結果供你瀏覽,這種搜索方法就叫作關鍵字搜索。”在學生們對搜索引擎有了一定的理解后,筆者向他們分析如下的思維導圖,思考一下各自方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例如學生們通過交流與討論,得出了目錄搜索與關鍵字搜索兩種方法的適用范圍:目錄搜索適用于比較寬泛的問題,而關鍵字搜索適用于比較具體的問題。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利用思維導圖搭建幫助學生們學習的轉換支架,促進他們將實際的體驗內化為相關信息技術的知識,高效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三、 輸出支架,主動應用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學生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為學生們搭建輸出支架,引導他們將學到的和理解到的知識轉化可見的事物,比如電子文檔、電子表格、程序等,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
比如筆者在對《圖像的加工與處理》這一節的內容進行教學時,通過搭建輸出支架引導學生們利用Photoshop對圖片進行了處理。首先筆者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個PS的半成品,并對他們講道:“小明想要制作一個精美的臺歷,然而在利用PS處理時,圖像的色階、文字等內容的設計非常不美觀,現在請同學們幫助小明進行圖片的調整與改進,設計出一個具有個性化的臺歷,大家可以在制作過程中加入自己的創意?!睂W生們進行制作過程中,成功利用各種工具對圖片進行了的加工與處理,完成了圖像大小、色調、文字等的修改,并加入了一定的特效,有效提高了PS技術操作的熟練度。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為學生們搭建輸出支架,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能,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幫助學生搭建接收支架、轉換支架和輸出支架,有利于幫助他們深刻理解知識,從而促進他們高效率地達成認知目標,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偠灾處熓且粋€動態的過程,教師應當善于洞察學生們“最近發展區”的動態變化,為他們搭建出科學合理地學習支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辛艾桐.學習支架在學習支持中的作用探究——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4).
[2]強奕嵐.例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習支架的設計[J].中小學電教,2011(03).
作者簡介:張云秀,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