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我們要認真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學方法,把它運用到實際教育中去。新學年開始,有一些同學升入了高中,初、高中的化學無論在知識結構特點還是理解思維能力方面都相差甚遠,對學生的要求也進一步增強。教師不僅應為學生講解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化學;過渡;高中
為幫助學生對初中化學基本技能、基礎知識有更深刻的掌握,同時為高中化學教學的開展打好基礎,在新學期的開始,教師不應直接展開高中化學知識講解,而應用一周的時間,引導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展開復習,從而實現初中化學知識到高中化學知識的過渡,幫助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中順利邁出第一步。
一、 高一化學開展過渡性復習的意義
1. 是由初高中化學知識的差異所決定。初中化學以定性分析為重點,學生需要學習結論、現象;高中化學同時包含定性與定量分析。思維方式方面,初中主要是形象思維,教材常從直觀、具體的實驗或自然現象為切入點,引出化學規律或概念;高中規律不僅包含形象思維,同時還需要對抽象化概念及規律建立模型。因此在進入高一后,教師應給學生提供適應時間。
2. 符合化學科目的特征。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對化學知識多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而高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更高要求。初中階段,學生主要通過教師來獲取知識,自身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學習比較被動,而高中化學需要學生具有一定主動性。
3. 符合學生適應環境的需求。學生進入高中后,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老師,這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為2~3周。給學生一周的時間來回顧化學知識,可以讓學生熟悉教師的教法、學習環境、知識變化及身邊的同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
二、 高一化學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渡過過渡階段
(一) 深入調查分析,盡量“知己知彼”
要想引導學生順利渡過過渡階段,教師應深入展開調查分析,盡量“知己知彼”。其中“知己”指的是對過渡時期自身工作有清晰認知。很多高一教師并沒有帶過初三,對初三新教材缺少了解,在過渡期應用舊教材,甚至會以被刪除知識點來展開考查,這樣極易導致學生“不適應”。教師應認真分析初高中的大綱和教材,總結初中化學中已經講解了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點難度較大需引導學生重點關注,哪些知識點需進一步加深。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師才能有條不紊的開展教學。
“知彼”指的是教師應對學生有所了解。教師應對學生素質有綜合了解,才可在教學中得心應手。要想了解學生,可通過課堂提問、入學成績、組織新生座談會、針對性測試、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收集資料,及時整合。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建立成績檔案及化學素質檔案,記錄學生普遍暴露的問題。在“知己知彼”基礎上,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為學生確立復習重點與起點,并且據此做好高中化學知識講解的規劃。如化學必修1內容,是在初中化學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重視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從科學態度、能力、技能、知識等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化學必修1更重視定性介紹,尤其是重視講解物質結構理論、化學反應、元素周期律等。如在元素化合物這一章節中,主要框架為元素周期律,包括非金屬、金屬兩類,教師應注意介紹先進性、實用性、規律性及典型性的知識,同時應注意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衛生健康、能源材料及環境保護等,并且適當引入化學發展趨勢與最新取得的成就。同時,在過渡時期的課程中,應盡可能增加化學實驗所占比重,并且改進實驗質量,讓實驗教學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在化學計算中,重點為物質的量的計算,教師應將計算題難度適度降低。在過渡學習階段,教師尤其要重視“雙基”的強化問題,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科學態度與科學方法,并經常講解現代社會中化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對社會發展相關化學問題有更多關注。
(二) 抓住重點問題,采取多種方式復習
在過渡階段,教師還應注意“因材施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帶領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過一遍”就好,而應有重點的組織教學,結合自身掌握的情況來對課時分配適當調整,對于學生已經深刻掌握的知識,可以簡單回顧,對普遍性問題應重點分析。如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關于電解質概念、電解質導電實質等掌握得并不牢固,對燃燒、點燃、高溫、加熱等概念有所混淆,對溶解度計算等知識點認知不清。在課堂中,筆者將這些問題列為重點,逐一講解。在復習中,教師還應注意靈活應用諸多教學方式,如歸納對比法、知識結構圖、列表法等,同時還可通過實驗啟發、層層誘導、分組討論等方法,對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切忌在課堂中一味講解,而應留下空白,將講課與練習結合起來,適當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三) 注意查漏補缺,重視拓寬延伸
在講解初中化學知識時,教師不僅要突出重點,同時還應對薄弱環節及時彌補。筆者通過分析,發現重點需彌補的環節如下:
1. 高中教材脫節的內容。現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間存在一些脫節,高中講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應熟悉教材及時在復習中彌補。
2. 關于溶液較高要求的計算。在初中關于溶劑和溫度發生變化時溶解度的計算不做要求,以后學生卻要在高中習題中常常接觸到,這些內容要適當加深一些。
3. 選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初中的選學內容,目的是提升學生整體素質。部分初中教師在教學中,對于高中升學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通過分層教學法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講解深淺不同的知識。高中教師應重視初高中教材的聯系,對一些規律、概念等適當拓寬、延伸,如對氧化還原反應、燃燒等概念進一步擴大范圍,促進學生認識進一步發展。
三、 結束語
在高一化學導入中,教師應重視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在正式開展高一化學教學之前,先給學生留一定的過渡時間,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化學知識,了解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知識特征和初中的差異,并且讓學生盡快熟悉現有教學模式,以此使學生盡快進入化學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張亞仙.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79.
[2]童萬興.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黑河學刊,2016(2):135-136.
[3]郭儒.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現代交際,2016(2):225.
作者簡介:徐光翠,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四中化學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