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
摘 要: 在初中教學中,地理課學習長期被作為副科對待,未引起廣大師生的廣泛重視,隨著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為達到新課標要求,。本人從多年教學經驗中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從中學生感興趣的藝術形式入手,把相關藝術嫁接到課堂教學中,利用藝術形式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思維生疑,生趣求知,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激發學生;地理課;興趣
中學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為我國的社會發展、經濟進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人才,而中學地理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地理課作為非中考科目,社會、學校、學生都不太重視,把地理課視為副科的情況下,地理教師怎樣才能鞏固教學陣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這是擺在我們地理教師眼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呢?那么首先就是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
一、用生動的引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完成學習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于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才能增強地理教學的效果。因此,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是構建和諧課堂的一條重要的途徑。
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激勵學生參與這一環節的活動,常常可獲得意外的成功。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材,或創設情景制造懸念;或聯系經驗引起關注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參與投入。如在講新疆這節課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道出新疆的氣候特點。
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用積極的情感去認識事物,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要我學”變“我要學”。
二、在課堂上強調地理學科在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大
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現實性,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趣味性強。
⑴舉例:諸葛亮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戰爭中取得了像“草船借箭”等輝煌戰績;
⑵開車做買賣經常與地圖打交道―必須學好地理;
⑶能顯示出博學,如坐火車一睜眼,看到周圍有茶、油茶、杉木、馬尾松等經濟林木,就判斷該地土壤類型為酸性土壤;這些都能夠激起學生學好地理的欲望和決心。
三、用古詩、地理故事、電影、歌曲等進行興趣教學
青少年好動,自制力較弱,注意力又難以長久維持。如果在講課過程中,能恰當地運用古詩、電影等,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引用古詩進行興趣教學。
在地理教學時,為了擺脫地理教學枯燥無味的狀況,我常常借助古詩來活躍氣氛。如講長江時首先給學生朗誦蘇東坡的《赤壁賦》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等詩,反映長江的壯美景色。
講廬山瀑布時給學生朗誦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渲染瀑布奇美景色,使學生領略了美的享受,很快地掌握了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引用地理故事進行興趣教學。
講述俄羅斯氣候,課件中可剪輯正大綜藝節目的相關片段:冬天,一個俄羅斯男人戶外吸煙的定格,漂亮的女主持人用甜美的聲音問:“為什么俄羅斯的卷煙比我國的長?”臺下的觀眾被問住了,課堂上學生也被問住了,此時教師適時給予幫助和鼓勵:“你們觀察到俄羅斯人手上戴著什么?”,“在戶外吸煙,為什么必須戴著厚厚的手套?”“這跟當地的氣候有無關系?”,“如果卷煙制作短了又會怎樣?”如此投石激浪,學生自然沿著教學思路去思考,也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激發,發揮出靈活,豐富的思維能力。
3、引用歌曲進行興趣教學。
例如: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中的歌曲“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是一首學生非常喜愛,幾乎人人會唱的流行歌曲。講述新疆的氣候特點時,學生齊聲演唱后,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設問:“大家喜愛的香妃是什么地方的人?然后分小組討論:如果香妃的家鄉在我們四川南充,詞作者再把歌詞寫成“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走天崖……”又是否符合本地的鄉情?這樣有意識的”質疑”, 課堂上立即產生了”轟動效應”,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在交流中相互激發。教師再適當的從新疆的地理位置給予引導,學生很快歸納,總結出了新疆屬溫帶大陸型氣候的特點,及以對荒漠,沙漠為主的陸地景觀的理解。
四、用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現代科技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的優勢就充分體現了出來,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于一些復雜的地質變化過程,歷時上億年的變化時間,教師再直觀描述,學生都難以理解,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用動態效果將變化過程形象地表述出來,學生便于理解記憶。按照心理學規律分析,對人的刺激效果動畫最好,其次是圖形,效果最差的是文字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地震的形成”“褶皺和斷層”等內容制成課件或投影,提高了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開展地理第二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最重要的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地理第二課堂,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地理教學廣泛接觸自然與社會。
1、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組織學生去春游、遠足,在欣賞自然景色時,讓學生注意看、聽、嗅、嘗、觸五官并用,展開聯想,讓學生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使他們學到地質地貌、水文、生物等各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對地理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制作地理模型。
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在地理課外活動中動手制作模型。在講地球時,讓學生用乒乓球制做小地球儀,用鋁絲做經緯網等等,從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發現,學生很有創作性,只有參與實踐,才能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從中獲得樂趣和教學效果。
3、利用課外活動小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小組,通過參觀當地的氣象臺,進行物候觀測和天氣預報,建設學校地理園,舉辦地理晚會、地理樂園等等,力求把課本知識寓于各種活動中。這樣地理課的教學就會變得有聲有色,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爐。
綜上所述,主要介紹如何培養學生興趣的一些基本做法,通過多年的教學,感到效果良好,真正達到了教學目的,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真正掌握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劉清萍.淺談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J].教育革新.2007(05).
[2]張中元.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0(02).
[3]張超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孫尚福.《初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甘肅教育.
[5]吳衛平.《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四川教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