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菊
摘 要: 具有一支理論技能兼備的師資力量是職業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通過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和企業人員到校任教的“產教結合”的途徑,可以有效達成職教專業教師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產教結合;師資培訓
國家突然宣布: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搶占全球人工智能制高點!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奮斗目標,中國由制造業大國轉換成制造業強國。要實現這個宏偉遠大的目標,必須大力職業教育發展,必須有一支強有力的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能型技術人才,只有從事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既具有完備的理論知識,又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才能達到培養合格的生產一線技術工人的目標。
目前,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多是以“高校畢業”到“職教任教”的方式引進,能夠滿足充足的理論知識的要求,但普遍缺少企業生產經驗和經歷。實施 “產教結合、校企互融”是實施職教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和關鍵要素,也是培訓職業教育專業教師的重要途徑。
一、探索“產教結合”、“校企崗位互換”培養師資
(一)建立“校企互動、崗位互換”的交流機制
通過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能專家的深度合作與互動,構建教師到企業現場頂崗實踐,企業技術專家、技術能手到學校任教“雙向交流”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的機制。
1.實施專業教師企業頂崗工作的模式
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是師資團隊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校貫徹實施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校外企業頂崗實踐。
(1)學校實施“產教合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生產設備,“引產入教” ,教師既是指導教師,又直接參與生產實踐,充分了解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生產過程,實現“產教融合”,專業知識與崗位技術技能的相互滲透、融合和轉化。
(2)教師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在企業承擔具體生產崗位操作、參與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參與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在熟練掌握生產要素,工藝流程的同時,了解掌握企業的用人標準和企業文化,提升“雙師”素質。
教師企業頂崗期間,參與企業實踐和企業技術革新,了解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積累了大量的教學實例經驗,提升了專業技能及科研能力,實現了教學內容與產品加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有效對街。
2.建立企業人員到校任教的培養管理機制
通過校企合作引進兼職教師任教,可以彌補校內師資技能水平的不足,形成企業兼職教師資源庫,健全培養管理制度,企業人員以學校教師的身份參與教育教學全過程,接受學校的教師培訓,參與教師教研及學生活動,實施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質量全程監督與考核。
選聘能工巧匠進校任教。企業教師的選聘由企業提出人員,基地領導組對候選人進行全面考察后確定,在考察人員時統籌考慮候選人學歷、職稱、技術等級、技術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兼顧工作崗位與學生實習崗位或專業崗位之間關系。力爭做到優中選優,把企業最優秀的人員安排到互換崗位。
作為兼職教師,學校首先分階段、系統化對其進行教育教學法規和方法的培訓,幫助“能工巧匠”了解掌握職業教育規律,熟悉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改革、教師基本規范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基本素質;其次是觀念轉換,學校強化“能工巧匠”的教書育人意識,定期舉辦師德建設專題培訓班。
(二)健全管理機制,保障有效實施
為確保“校企崗位互換”有效運作,首先要建章立制,配套健全管理制度,從機制和制度層面提供保障。
1.建立由校企雙方共同組成的“校企崗位互換”的組織領導機構和校企雙方共同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校企雙方以產學研結合為紐帶,形成校企“互利互贏、共建同擔”的戰略聯盟,統籌安排企業生產和學校教育,提供“崗位互換”人力資源的調配、工作環境和培養、使用、管理及經費支持等保障條件。
2.健全教師企業頂崗和兼職教師任教的監督評價管理機制,實行“雙崗雙責”,實施動態管理,并將企業頂崗實踐作為教師職務聘任、考核和晉級的重要指標。
3.制定計劃,規范流程 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教育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的指導意見,“校企崗位互換”領導小組組織制定了《“校企崗位互換”管理辦法》和《“校企崗位互換”實施計劃》。按規定,“校企崗位互換”人員,需本人申請,經校企雙方分別審核同意后,報請“校企崗位互換”領導小組批準后,由“校企崗位互換”工作小組具體研究落實實施計劃,具體組織實施。
4.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教師頂崗生產期間,由企業負責考核評價,教師企業頂崗結束,提交實踐報告和頂崗生產成果;企業技術人員在校期間,由學校安排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任務,教研室統一考核。教學任務結束后,提交教學工作總結報告。良好的運行機制和環境,為推進“校企崗位互換”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主要成效
(一)實現了“產研一體”團隊能力的提升
引企入校,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校企崗位互換師資培養提供了資源平臺。頂崗教師的教學理論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應用,積累了實踐經驗,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專業實踐能力。成為集專業理論教學、實習實訓指導、技術操作、科研能力于一身的優秀“雙師型”教師。
(二)促進了教學與生產的有機結合
通過到企業實踐鍛煉,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依據。教師充分了解企業,親身體會企業的真實需求,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實現了教學內容和企業需求的最佳結合。與此同時,通過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拉近了學校與企業、社會的距離,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機制。
(三)推動了校企深度合作、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
通過引企入校,實施“校企崗位互換”師資培養,學校先后與大連機床集團、遼寧無線電二廠等多家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或意向,有效突破了困擾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學生頂崗實習等關鍵因素,企業也得到了學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分享了科技攻關、技術服務、職工培訓等校企合作的成果,實現了“雙贏互利”的戰略合作。
三、建立企業技術人員到職業學校任教的長效機制
全民提高認識,改變觀念,熱愛職業教育工作。
從國家的層面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到職校任較,是比如參照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一些優惠政策,也制定一定激勵政策制度,鼓勵企業具有實際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到職業技術類學校任教,從而整體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力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