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成
作為校長經常縈繞在腦海中的問題是如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究竟滿意了誰,才是教育的正道,是應對一輪輪檢查評比,還是邯鄲學步式地設立五花八門的各種活動,還是亦步亦趨跟在名校后面牙牙學語?從我剛邁進金河鎮九年制學校的那一天起,校園路面高低不平,斷壁殘垣的校墻邊時有牧羊人的身影。全校270名學生,32名教師,教師隊伍老中青比例失調,學科結構不合理,在校生流失嚴重,并以每年近50人的速度減少,教師上課沒有熱情,為此我先找準突破口,加強常規管理,立足課堂教學,把改革課堂教學作為一切工作的抓手,經過3年多的管理與實踐,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四步教學模式。而今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積極進取向上,學生勤奮好學,學校在片區內聲名鵲起,得到了周邊老百姓的好評。我覺得除了抓常規管理外,主要依靠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四步導學模式。
一、什么是四步導學模式
即精設導讀提綱,課堂師生互動,當堂有效訓練,課后延伸拓展。
二、四步導學設計理念
1.全過程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理念。
2.全過程突出生本課堂的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三次教學,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實現了有效高效。
3.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由“要我學”變為了“我要學”。
三、四步導學各個環節設計要求及要領
1.精設導讀提綱
教師在編學案前,要通讀全學年或本學期教材內容,明確教材編寫意圖、訓練點、知識點、重點、考點,明了知識的構建過程,編寫導讀提綱。然后將知識分解到單元教學,分解到每一課教學中,確立學生導學的目標。編寫提綱要體現精準(圍繞教學的重難點)、精煉(數量不宜過多,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具體的做法是:教師在一周前就要編寫本周學習內容的導讀提綱,每課的導讀提綱在上課前一天就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教材內容,完成導讀提綱。學生通過自學導讀提綱,大部分內容學生在課前就學會了,上課時教師依據導讀提綱完成情況,以學定教。教師檢查導讀提綱的時間宜放在課前,若在課中,不能超過5分鐘。學生完成了導讀提綱,意味著完成了本課的第一次教學任務,即使個別有難度的題型學生無法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增強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性、意向性,學生聽課、討論效率更高。
2.課堂師生互動
課堂師生互動指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形成知識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對預設導讀提綱的完成情況開展師生互動。課堂上,哪些知識不講,哪些知識要精講,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已經學會的,教師就不再講;學生不會的,教師進行點撥,重難點要精講。
具體方法是:(1)生生合作。根據學生完成導讀提綱的情況,讓學生互動,互相檢查,查疑解難。采用學生教學生的方式,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放手讓學生解決絕大部分容易解決的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生生合作的成果通過學生展示、表達、板演等方式檢驗。(2)師生合作。課堂上,師生需要合作的關鍵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惑、困難的時候,是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需要的時刻。在師生合作中,教師不必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創造一個師生互動的環境,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教師適當引導、點撥的解疑,讓學生在探索、思考、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3)倡導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敢于向老師、教科書質疑,給予學生質疑的勇氣。(4)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學生完成導讀提綱的情況,在生生、師生合作的基礎上,對學生沒有解決的共性問題、易錯問題,教師要不厭其煩地精心講解。(5)課堂放手讓學生互動,教師及時巡查,參與其中,適時把握互動進度,適時對課堂節奏進行有效收放,防止學生互動的放任自流或漫無目的。
3.當堂有效訓練
當堂訓練的目標是努力固化當堂知識,當堂訓練要重在打好基礎,旨在讓學生通過緊張的口頭或書面練習來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向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深化。設計當堂訓練,應注意設計的層次性:既有基礎知識鞏固測試,又有能力達標測試,兼顧好、中、差學生的水平、能力,實現有效訓練。當堂有效訓練題型設計一般為同步訓練和達標測試。學生同步訓練和達標測試的完成就意味著完成了第三次教學任務。當堂訓練應有時間保證,一般不少于15分鐘。
4.課后延伸拓展
課后延伸拓展是在學生完成前面三次教學任務后,在本課的知識點、重難點的基礎上實現與前面知識點的鏈接與重組,或是基于本課的知識點、重難點的延伸拔高訓練題型,課后拓展延伸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在導讀提綱后空白處寫上教學反思,關注學生學習后的問題和指導學生有效記錄方法、規律等,便于課后復習鞏固。
(2)基于本課知識點為學生提供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思考題,供學生課后拓展探究,使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為學生提供本課與前一課或前幾課知識點相結合的綜合性拔高題型,實現知識結構重組、遷移和升華。
四步導學模式為我校課堂教學插上了飛翔的翅翼,教師教得得法,學生學得容易,得到了教師、學生的普遍認同,在教學實踐中仍需不斷改進完善。
參考文獻:
[1]徐海艷.立足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J].新課程,2014(6).
[2]汪世東.“四步導學”法初探[J].輔導員,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