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嵐
摘 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情感教育對于規范小學生的行為、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從分析情感教育內涵出發,探討了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班級管理;情感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的觀念逐漸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同。情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引導小學生的情感態度,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班級管理效率具有積極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個性和心智相對來說較不穩定,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規范其行為,引導其健康成長是班主任面臨的工作難點。相比傳統的管理方法,情感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情緒、態度和體驗,注重針對學生信念、情感方面的疏導和激勵,從而促進小學生心智和個性的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情感教育是指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通過充分發揮態度、情緒、信念等情感力量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斷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特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發展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生活。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師生交流,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通過發揮情感力量的激勵作用,能夠架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促使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形成融洽的班級氛圍;另一方面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個體發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情感教育過程中,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規范自身行為,提高個人素質。同時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情感控制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從而不斷端正小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積極進取的心態。
二、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
(一)用班主任的個人修養陶冶學生情操,不斷引導學生的思想認識
小學生善于模仿,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其個人修養對于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只有內外兼修,不斷充實和發展自己,加強個人道德修煉,才能充分發揮良師益友的引導作用,不斷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首先,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具有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和對學生的真摯愛心,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真正地關愛學生、了解學生,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其次,班主任要有堅持學習、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在學生面前展示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思想觀念,用豐富的學識、堅定的個性、優秀的品質來感染學生。第三,班主任要具備道德感和正義感,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用多樣化的班級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班級活動是增進師生交流、溝通師生情感的重要途徑,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多樣化的集體活動,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增進理解、表達訴求、相互關愛、相互促進。一方面,教師要通過班級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真正融入班集體中,與教師、同學建立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班級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增長才干,提高能力。例如,通過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圍繞話題發表意見、交流思想,教師在其中引導話題的走向,通過深入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用積極的交流評價激發學生情感,不斷增強學生的進取心
作為班主任要高度關注學生在課內課外、班級活動、社會實踐中的表現,并對于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通過表彰先進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通過對表現落后的學生給予善意的提醒,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及時改正。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勝心理和攀比心理,班主任可以結合這一特點,通過在主題班會或班級板報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宣傳身邊的典型事例,促使學生向優秀的同學看齊,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態度。
(四)用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激勵學生主人翁意識,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是發展個性的關鍵時期,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班級管理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小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對班級事務進行民主決策。作為班主任要注重營造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將民主、平等的觀念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內心和信念中。通過傾聽學生的意見來組建班干部隊伍,制定班級管理規范,改變班主任絕對權威的管理者形象,通過放手學生干部開展工作,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通過發動學生監督班干部,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熊詩文.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感教育[D].蘇州大學,2010.
[2]陳波,王偉.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A5):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