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輝
摘 要:德育在我國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就現在的教學現狀來看,不少學校并沒有意識到德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所以這使得德育的工作常常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主要就如何提高小學班級德育活動實效性進行闡述,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示。
關鍵詞:小學;德育活動;策略
小學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非凡,這個階段的學生漸漸脫離了幼兒園時期的幼稚,思維開始向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因此,在這個時期,學生所受到的教育將對其未來的發展起到重大的指導作用。而在小學教育當中,德育對小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能起到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身為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加強對德育的認識,并將該教育落實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
一、小學生德育開展不到位的原因
1.教師沒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就現在我國小學德育的開展情況來看,不少學校在開展德育的工作時,沒能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知道,學生是德育的直接“承受者”,如果德育不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那么一切教育工作都是近乎徒勞的。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緣由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總愛習慣性地“輕視”學生,他們覺得小學生年齡太小,思維能力還比較幼稚,沒有辦法對一些事情產生足夠深刻的認知,所以在開展德育的時候,根本就不用顧忌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只需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教學習慣來開展德育工作就行了。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教師只會按著新課改的要求去“機械化”地實行德育,這使得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在很多學生看來,德育課就是用來放松的,所以盡管現階段德育的開展還算如火如荼,但是其中能走進學生腦子里的知識并沒有多少。
2.德育工作的開展有些形式化
現階段,我國小學德育的開展形式大概是這樣:教師生硬地、機械地向學生灌輸與德育有關的知識;然后學生響應教師的號召跟著大喊“德育”口號。這樣的教育形式不僅單一,還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偏小,思維尚且不夠成熟,這種只流于表面、單方面追求轟動效果的做法幾乎很難讓學生真心接受,甚至還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帶著“好玩兒”的心態來呼喊口號,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德育的內容,還使得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3.德育完全依賴學校來展開
想搞好德育工作,不能完全依賴學校來開展,社會和家長還應積極予以配合。目前,我國小學德育面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學校對學生進行了德育之后,社會和家庭卻常常給學生提供一些反面的例子。這樣的現象讓學校的德育變得特別的孤立無援,沒有辦法為學生進行特別充分的德育滲透。另外,不少家長對德育工作懷有非常錯誤的認知,他們覺得孩子既然上學,那么把孩子教好就是學校的義務和責任,家長無需操那么多的心。所以,這使得很多家長缺乏“家教”意識,進而導致了學生德育的缺失。
二、提高小學班級德育活動實效性的策略
1.教師要以學生中心來開展德育活動,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建議和需求
教師要想提升班級德育活動的實效性,就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教育活動。要讓學生能充分發揮其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前,還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以保證德育的內容能真正為學生所理解、所接受。教師要知道學生的需求,并且要將學生的需求滲透在德育活動里,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會感受到滿足和尊重(因為自己的意見被教師采用了),從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活動中。
2.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貼和學生年齡特點的德育活動
教師在組織開展德育活動的時候,切莫弄得特別形式主義,而是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基本意愿,開展能讓學生在感情和思想上產生共鳴的活動。為了提升德育活動的質量,教師就必須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貼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活動。舉個例子,教師可以從班干部的設置來入手,改變以往班干部長時間連任的狀況,鼓勵學生積極競選。這樣一來,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提升。
3.努力聯合社會和家庭的力量以保證學校德育的質量
社會、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學生“德育”的三大重要元素。所以要想提高德育的質量,整合這三者的力量非常必要。對此,教師不妨這樣做:在班級里開展“德育聯盟會”,然后邀請學校領導、學生家長以及有關社會人士來參加會議。在會議上,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讓學生依據校領導、家長以及社會人士的交談去感悟德育的真正內涵,并借此機會去推動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融合。
總而言之,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搞好德育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廣大教師務必看清當今德育的狀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開展貼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活動,從而實現提高小學班級德育活動實效性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虎.關于提高小學班級德育活動時效性的方法實踐[J].學周刊,2016.
[2]蔣燕銜.整合德育資源、注重活動體驗、回歸地方人文:談少先隊工作實踐與吳文化相結合,提高小學德育時效性的策略[J].長三角(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