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絮芳
摘要:EQ和IQ是相輔相成的。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情商因素,使情商因素對智商因素產生促進和補償作用。用“享受數學”的理念來引領學生,使充滿情感的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樂園。從而達到以EQ促IQ的效果。
關鍵詞:EQ,IQ,非智力因素,情感交流,智力活動,親和力,向師性,平等,和諧,寬容,個性發展,教書育人,內化擴容,完善認知結構。
情商,就是我們所說的EQ,它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的意志品質、態度心情、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在數學教學中,情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所有的課堂教學過程,都是師生之間信息傳輸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智力活動,完成知識的內化和擴容,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而且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因素,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輕松愉快的心情、活躍的思維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的課堂教學才容易達到低耗高效的目標。由此可見,EQ和IQ是相輔相成的。為此,我在數學教學中,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情商因素,旨在能達到情商因素對智商因素的促進和補償作用,教書育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往往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歡天喜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我在數學課堂中做到以人為本,打破條條框框式的紀律約束;一改以優生和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從而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促使數學課堂成為一個溫暖的學習樂園。下面談談以情商促智商發展的具體做法。
一、以“親和力”促“向師性”
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失誤,莫過于對學生缺乏愛;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失去學生對自己的愛。這一點,相信所有同行都有同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言”。學生喜歡某一門學科,除了興趣傾向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喜歡該學科教師開始的。只要學生們在教師“親和力”的作用下產生“向師性”,他們才會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越學越起勁。為此,在課堂上,教師不要以領導者的姿態操控課堂,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人為本,發自內心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平時以及課堂上的每一個稱呼,每一個的手勢,都要能充分體現出師愛。學生的每一個回答,都要做到耐心傾聽。在師生的每一次互動交流中,都要做到親切和藹,面帶笑容。這樣,學生們就更容易把你當成良師益友,并且樂意在課堂上和你充分配合。
二、以“平等”促和諧
在數學課堂上,我一改以優生和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想方設法搭建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平臺,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活動,都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就避免了后進生成為旁觀者角色,從而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讓他們圍繞學習內容進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這樣,無形中給每個學生創造了表現的機會。另外,對于一些能分層次提問的數學問題,我往往用階梯式的提問方法,難度大的問題讓能力強的學生回答,一般思維含量的問題讓中層生回答,比較容易的問題就讓能力差一點的學困生回答。這樣,學生們都有“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的快感。從而也促使培優扶差落到實處。
三、以“寬容”促個性發展
課堂不同軍訓,上課時沒必要規定一律做到“規規矩矩”,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多過細過于整齊化的限制,往往會分散學生的精力,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更不利于個性風格的養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必對學生過于限制,只要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就行了。另外,因為學生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插嘴”的學生。此時教者應正確對待愛“插嘴”的學生,要知道循規蹈矩的學生往往不會插嘴,膽小怕事的學生固然不敢插嘴,不愛動腦筋的學生簡直無法插嘴,只有上課精力集中、才思敏捷的學生才有可能插嘴。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不要生氣,不要制止,要善于引導,在肯定積極性與聰明才智的同時,因勢利導地教育這些“不守規矩”的睿智孩子如何有禮貌的表現自己。這樣,往往會比當頭批評他們擾亂課堂紀律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強。經驗告訴我們:經常提出一些離奇古怪問題的學生,雖然一般都不怎么受老師歡迎的,但是這些學生跨入社會后往往成就較大,處理問題能力也很強。為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去對待這部分學生,合理調控課堂的氛圍,不拘一格地讓所有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師理應是愛的使者,若然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便無從談起。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妨以“享受數學”的理念來引領學生們美滋滋地探求。請用我們的熱情喚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用我們的溫情點燃孩子們的求知欲吧!讓充滿情感的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樂園。相信在EQ的促進下,學生們的IQ發展一定會更加理想,從而更能彰顯“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