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冬梅
課堂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發(fā)展心理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自然成為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下面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采取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尊重、信任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把他們看作是在人格上與我們平等、獨立的個體,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這種合作友好的師生關系的建設中,學會尊重、信任別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建一種平等、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小學生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fā)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xiàn),教學中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加工并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
(一)挖掘教材榜樣,培養(yǎng)健康人格。新教材極為重視人的發(fā)展,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握關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導學生從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自然地得以滲透。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衛(wèi)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zhàn)士;有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勤勤懇懇的農(nóng)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凈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社會勞動和公共事務的義務感,對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對同學的友誼感及國際主義情感等,而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為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而驕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審美感是一種與人的審美需要相聯(lián)系,由美、丑現(xiàn)象所激起的一種高級社會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的課文舉不勝舉,學生懂得了美就在我們身邊,要學會欣賞美、追求美,使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樂觀、友善、熱愛人生、熱愛生活。
三、運用積極的評價手段,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林肯曾說過:每個人都希望受到贊美。教育心理研究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及時、積極的評價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業(yè)的進步,而且能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重視語文教學評價藝術,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師經(jīng)常性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積極肯定的表揚,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同時營造出互學互助,教學相長的課堂教學氛圍。
四、搞好實踐活動,滲透心理教育
教育改革不斷地發(fā)展,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光憑每周幾節(jié)課的學習當然是遠遠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的。所以,必須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語文實踐活動,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現(xiàn)象,策化一個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活動,并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大膽發(fā)言,我能行”競賽、“我自信,我成功”演講、“打電話”游戲(培養(yǎng)傾聽)……讓學生在體驗中得到鍛煉,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五、以習作為渲泄,保持陽光心態(tài)
小學生自制力較差,情緒很不穩(wěn)定,容易激動和爆發(fā)。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于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么及時地,隨時隨地訴說。從而,作文本便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眾。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語文教師去探索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全新的任務,同時又是一項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工作,我們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