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游戲是由勞動人民自發自編的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并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民間游戲作為傳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有著便利的條件,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農村幼兒精力的恢復以及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符合幼兒教育發展的特點,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民間游戲;農村幼兒教育;可行性
一、民間游戲的定義
民間游戲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有著不同的定義。通過文獻的梳理可知,民間游戲是由勞動人民自發創編的,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并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且民間游戲必須滿足傳統性、民間性、娛樂性等特點。
二、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的可行性
(一)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的便利性
民間游戲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游戲,深得廣大幼兒的喜愛。民間游戲本身具有愉悅性和趣味性,且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不管是在游戲材料方面,還是游戲場地,都無條件限制,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民間游戲十分便利。
1.農村材料豐富隨處可取
民間游戲來源于民間生活,其游戲的材料也大都來源于日常的生活,或者來源于大自然。例如,把朔料瓶剪成漂亮的花籃,或者進行涂鴉;用家畜的毛、尼龍紙做成毽子等等,其所用到的瓶子、紙、剪刀、膠水······在家中隨處可見,也隨處可取,幼兒在泥堆水溝里玩的沙、水、石頭、木頭等等這些材料又都是來源于大自然。民間游戲的材料廉價且無需購買,并且在生活中隨處取材,這是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的一大優勢。
2.農村空地寬敞隨處可玩
在城市中一出門就是商業大街,沒有多余的空地可以進行民間游戲。而農村在這方面就很有優勢,家家戶戶平房樓,前后左右,相互貫通,往來方便,而且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片相當大的空地,幼兒想玩“丟沙包”、“跳房子”,或者是三五成群盡情的奔跑,這些都無場地的限制。農村寬敞的空地隨時隨地為幼兒開展民間游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的必要性
在農村地區生活水平沒有城市的高,在消費不起高科技玩具的條件下,民間游戲便變成了幼兒主要的娛樂方式。這對幼兒精力的恢復以及幼兒的教育和文化的傳承都十分必要。
1.民間游戲是幼兒精力恢復的方式
根據經典的游戲理論娛樂說可知:游戲和娛樂活動可使機體解除緊張狀態,具有一種恢復精力,增進健康的機能。在民間游戲中,幼兒可以調節緊繃的神經,讓緊張、疲勞、忙碌的狀態得以緩解,使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放松精神,解放身體,因而得以松弛、恢復精力。如幼兒做了一段時間的家庭作業后會感到疲憊,在沒有玩具的條件下,幼兒投入到民間游戲中可讓幼兒轉移注意力,釋放疲憊的情緒,在娛樂中感受快樂,從而恢復精力。
2.民間游戲是教育后代和文化傳承的手段
幼兒浸潤于某種文化土壤中,民間游戲是他們接觸和學習本民族文化、認識本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的重要途徑 。幼兒在開展民間游戲的時候,本身就是在學習當地的文化,從小接觸民間游戲,其游戲的精神與內涵會在幼兒腦海中發生順應并內化,并相互影響著其他幼兒,一代代的相互傳承下去。如滿族地區的民間游戲“抓拉嘎”等,幼兒在接觸本地區的民間游戲時,不僅是學習本民族文化的過程,也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過程。
(三)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的重要性
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民間游戲不僅非常必要,也非常的重要。民間游戲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認知能力的提升,意志品質的磨練以及民族認同感的培養。民間游戲對農村幼兒教育的教育意義非常重要。
1.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大量研究表明,游戲可以促進嬰幼兒社會性發展。游戲是嬰幼兒社會性交往的重要形式,也是他們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開展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體驗生活,認識社會、感知社會,從而獲得社會性的發展。例如幼兒在開展傳統的民間游戲“老鷹抓小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對生活中的為人、處事進行了體驗和實踐,從而獲學會了關愛同伴、維護集體、相互團結合作等社會性的發展。
2.利于幼兒認知能力的提升
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形成、發展和變化過程,涉及知覺、記憶、注意、思維、語言、想象等多種心理過程。許多的民謠、歌謠對幼兒的認知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如“編花籃”,這首歌謠也被運用“跳皮筋”中,幼兒唱與跳同時進行,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肢體和語言的正確性,就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通過持久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在大腦中快速的將信息進行加工,幼兒反復的唱跳,其認知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特別是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
3.利于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磨練
大量的實踐證明,民間游戲可以促使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養成。如幼兒玩“打陀螺”游戲,不管輸贏都會體會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喜悅,良好的情緒體驗更利于幼兒良好的品質的培養。在開展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也會遇到挫敗感,但是在游戲的任務的迫使下或者同伴的鼓勵下,幼兒往往會選擇繼續游戲,克服弱點,直到結束。從不敢游戲到順利的結束,幼兒經歷了緊張、害怕以及克服困難后的喜悅、自豪等情緒,經歷這復雜而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抗挫折能力、正確評價等能力上都得到了鍛煉,樂觀開朗、堅強自信的性格也會逐漸形成。
4.利于幼兒民族認同感的培養
游戲是兒童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生活方式。生活在某一民族共同體中的成員會對本民族的文化產生相同的感受和認可 ,如巴渝地區的城門幾丈高、翻花繩、抓籽等民間游戲,是當地傳統文化的凝結,幼兒在接觸這些民間游戲時,會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熏陶,并在輕松愉快的游戲過程中認識、了解、學習和掌握本民族文化。從而會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熱愛當地傳統的文化,熱愛自己的家鄉,增強對民族的認同感。
三、小結
幼兒教育是我最基礎的教育事業,讓民間游戲走進幼兒教育是一條勢在必行的路。民間游戲經過歲月的滄桑傳承下來足以說明其自身存在的價值。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教育中繼續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讓孩子充分感受民間游戲帶來愉悅的同時感受童年的美好。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
[2]李姍澤.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論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
[3]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4]徐麗華.淺談如何挖掘幼兒園民間游戲中的社會性價值[J].新校園:理論版,2011年
[5]馮鯨丹、李思嫻.民間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15年第1期
[6]婁小韻.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2月
作者簡介:唐瓊梅(1992-),女,漢族,廣西桂林人,學前教育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