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想
摘要:筆者從一堂好課的標準談起,延及敘寫學習目標對一堂好課的先導性作用,介紹了學習目標的功能。通過實例重點分析了學習目標敘寫的常見誤區(qū)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好課標準;目標功能;誤區(qū);對策
作為教師每一位都渴望上好一堂課,那么什么是一堂好課呢?華東師大葉瀾教授給了我們精彩的解答,他認為一堂好課應遵循“五實”標準。具體說來:1、扎實。“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一節(jié)有意義的課”。對學生學習來講,有三級意義:初級意義——學到東西;中級意義——鍛煉了能力;高級意義——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2、充實。“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有效率的課。”效率至少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來說的,對全班多少同學有效率,對優(yōu)秀學生、中等學生、困難學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nèi)容的課。3、豐實。“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一節(jié)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jié)果,而是在課堂中有真情實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的生成。4、平實。“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常態(tài)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不僅現(xiàn)在可以上,什么時候都可以上。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5、真實。“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實也是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重要指標,沒有真實,“好課”也失去了價值。虛假的課雖可取得一時半會的成功,但不利于教師樹立研究意識,更不利于教師向研究型轉(zhuǎn)變。
筆者認為,要想真正上好一節(jié)課,重中之重目標先行,也就是說敘寫好學習目標與一堂好課之間存在著莫大的關系。我們在敘寫學習目標時,最先要注意的問題是避開學習目標敘寫的常見誤區(qū),下面筆者就學習目標敘寫的常見誤區(qū)及相關對策提出自己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心中明確學習目標的三大基本功能
學習目標有三大基本功能,簡而言之,七個字:導學、導教、導測量。所謂導學,即確定學習內(nèi)容,通過學習后,學習者應能做什么;所謂導教,即上述行為在什么條件下產(chǎn)生,指導教師采取什么教學活動;所謂導測量,即規(guī)定上述行為是否合格的標準和程度,明確學習要達到的水平。
其次,清楚學習目標敘寫的常見誤區(qū)
一,自由散漫,無的放矢。
案例:《歸去來兮辭》
三維目標:了解古代士子歸隱現(xiàn)象。
這樣脫離具體文本,心中無綱,大而無當,對學生的誘引勢必偏離。
二,霧里看花,難以檢測。
案例:《邊城》
三維目標: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2.明確翠翠形象。3.把握小說的主旨。4.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欣賞人性之美。
這里使用了“了解、明確、把握、欣賞”等行為動詞,缺乏質(zhì)和量的具體規(guī)定,評價就無法進行。
三,顧此失彼,知東忘西。
案例:《說“木葉”》
三維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樹葉”“木葉”“落葉”“木葉”的情感差別以及作者的觀點。
2、理解并積累文中的古詩詞句子,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語。
這里重視本文的知識目標,而忽略了能力目標,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內(nèi)容。
四,整體有余而個性難見。
案例:《沁園春·長沙》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讀出文本的內(nèi)在情感,并能夠以飽滿的激情背誦這首詞。
2、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探景究情,體會青年毛澤東的理想抱負和精神境界。
這里就是對整體學生提出的要求,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的孩子,朗誦水平,鑒賞能力,思考深度是不一樣的,敘寫目標的時候應該考慮這些差異,針對性明確。
五,學習目標與學習內(nèi)容混淆。
案例:《逍遙游》
三維目標:學習積累本文的“若”“是”“斯”“之”“特”“修”重點詞語的意思。
這樣的學習目標直接說明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二者相混,我們并不能夠知曉學生通過學習這種內(nèi)容所能達到的最終效果或者說結(jié)果,在某種意義上,這樣的目標等同于虛化目標。
六,學習目標與學習環(huán)節(jié)一體。
案例:《陳情表》
學習目標:積累本文重點實詞虛詞及句式,把握文章內(nèi)容,背誦默寫課文,完成隨堂練習。這里展示的是學生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而非我們需要達成的目標。
最后,明確學習目標的相關對策
1、馬首是瞻。從教課文到用課文教,不忘新課程標準的綱領性作用。
2、心中有數(shù)。學習目標設定中知學情,懂學生。
有效的教學最需要三了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生活常識,了解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個性特點。其中第一項是最重要的,是我們確定教學重難點的依據(jù)。
3、循序漸進。學習目標的設計分層次可伸縮。
我們在敘寫學習目標時可以采用這樣的表述方式:如程度較好的學生、程度稍弱的學生等;或者87%的學生、65%的學生等;抑或,表示如全體學生、多數(shù)學生等。測評環(huán)節(jié),可以使用“能夠背誦”、“大致聽懂”“基本掌握”等行為動詞。
4、彰顯文本。學習目標的設計要挖掘文本的核心價值,教師真正做到教有所據(jù)。
課堂上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有體驗,教師首先要有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教師對文本挖掘得有多深,孩子在課堂上走得就會有多遠。所以敘寫學習目標時,挖掘文本的核心價值至關重要。
5、有效表述。教師對課堂學習目標理解到位表述精準,真正讓學生學有所依。
6、鐵桶一塊。注意目標之間的連續(xù)系統(tǒng)化。
比如敘寫詩歌鑒賞的學習目標,應該分人物形象,表達技巧,語言賞析,詩歌主旨,詩人情感等不同方面,確保詩歌鑒賞目標的連續(xù)系統(tǒng)化。
7、以點帶面。設定模塊式學習目標。
比如,新課程標準把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B),小說與戲劇(C),新聞與傳記(D),語言文字應用與探究(E),文化論著選讀與專題研討(F)。我們在敘寫學習目標時,也應分成不同的模塊,設計相應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
[2]《語文課程標準》
[3]《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決定》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5]《課堂教學目標“四個要素”和“三個維度”》